1 |
滕吉文,熊绍柏,尹周勋,徐忠信,王香泾,卢德源,Georges Jobert,Alfred Hirn;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6期 |
2 |
姚虹,滕吉文,孙克忠,程立芳,胡小幸;苏浙皖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84年02期 |
3 |
贾丽华;崇加军;刘渊源;倪四道;戴瑾;王帅;;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J];地震地质;2010年02期 |
4 |
朱介寿,曹家敏,刘舜化,蒋国芳,余敏,蒋华琳;用人工地震初探川西地区的地壳结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5 |
张诚,赵坤;永登系列爆破甘宁青地区地震台网的观测解释与地壳结构[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04期 |
6 |
丘学林;陈颙;朱日祥;徐辉龙;施小斌;叶春明;赵明辉;夏少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海陆联测中的应用:南海北部试验结果分析[J];科学通报;2007年04期 |
7 |
胡瑞贺;广东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探讨[J];华南地震;1982年02期 |
8 |
赵明辉;丘学林;徐辉龙;夏戡原;施小斌;叶春明;夏少红;;华南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与壳内低速层[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5期 |
9 |
孙克忠,滕吉文,姚虹,程立芳;江苏地区地壳结构的广义线性反演[J];地震研究;1985年02期 |
10 |
N.Deichmann;J.Ansorge;St.Mueller;熊绍柏;;阿尔卑斯山南部与欧洲地学断面交会地区的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7年01期 |
11 |
王小龙;刘渊源;余国政;郭欣;王强;;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乌江彭水电站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
12 |
张耀国,马达碧;利用矿山爆破探讨四川地区地震波速和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04期 |
13 |
薛光琦,姜枚,史大年,宿和平;利用天然地震震相探讨阿尔金地区地壳结构[J];地质论评;1999年02期 |
14 |
阎全人,王诚,李增悦,王宗启,李继亮;北部湾大陆边缘地壳结构特征[J];广西地质;2000年03期 |
15 |
李永华;吴庆举;安张辉;田小波;曾融生;张瑞青;李红光;;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及其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16 |
李志雄;雷建设;赵大鹏;武巴特尔;沈繁銮;丘学林;;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08年05期 |
17 |
丁韫玉;用体波走时反演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1期 |
18 |
张先康,赵金仁,张成科,任青芳,聂文英,成双喜,潘素珍,唐周琼;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
19 |
邱燕;陈国能;刘方兰;彭卓伦;;南海西南海盆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8年12期 |
20 |
林怀存;;山东地区近震地震波速与地壳结构[J];华北地震科学;1989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