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长泰耿乃光  
【摘要】:正为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研究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测定岩石在高压下的状态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测量高压下岩石的密度-压力关系。这些实验的压力范围一般为1-2Gpa,这个压力相当于地下50Km左右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秋本俊一;曲以秀;;关于超高压高温实验的新进展[J];世界地质;1985年Z1期
2 刘晓春,王明再,曲玮;大别山超高压正片麻岩:岩石学及变质演化[J];矿物学报;1995年02期
3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伸展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4 江同文;肖香姣;郑希潭;唐明龙;林娜;王洪峰;;深层超高压气藏气体偏差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5 Emil Jagoute;虞初良;;超高压高温岩石的同位素特征[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6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周汉文;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碰撞后韧性伸展构造框架[J];安徽地质;2000年03期
7 ;古老的岩石[J];科学之友;2005年01期
8 ;食用岩石[J];科学之友;2005年01期
9 刘顺,熊大和;超高压下氧化物电导率测量及下地幔电导率的讨论[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02期
10 钟增球,索书田,杨启军,周汉文,游振东;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高压变质岩原位成因的构造证据[J];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11 侯渭,谢鸿森;超高压下凝聚气体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12 刘小凤;梅秀苹;冯建刚;程建武;张辉;;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基本活动状态定量评价[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3 孙吉主;罗新文;;考虑剪胀性与状态相关的钙质砂双屈服面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14 乌·依·列别金斯基 ,夏卫华 ,王述训;岩石概念的发展史及其现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57年01期
15 康红普;水对岩石的损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3期
16 张凡,徐世球;岩石漫话[J];科学课;2002年04期
17 刘长泰,耿乃光;岩石超高压状态参数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1991年01期
18 索书田,游振东,钟增球,张泽明,韦必则,桑隆康;超高压—高压剪切带[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2期
19 刘听成;矿山岩石机械性研究之现状及主要方法简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57年01期
20 ;冀东36亿年古老岩石铷-锶年龄的初步测定[J];科学通报;197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泰;耿乃光;;岩石超高压状态参数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2 方爱民;赵中岩;Lee Ik Jong;;山东仰口地区超高压混杂带不同岩石组成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谢海峰;饶秋华;谢强;黎纵宇;王志;;孔洞对岩石剪切(Ⅱ型)亚临界裂纹扩展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牛志仁;施行觉;;岩石分形断裂的统计理论[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冯永革;赵鸿儒;;岩石综合物性测定的思想基础及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莫修文;李舟波;范晓敏;;岩石的导电模型研究与油气饱和度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黃國忠;陳堯中;陳立憲;;岩石間接張裂破壞之聲射演化及其時頻特徵[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嘉世旭;张先康;方盛明;;华北裂陷盆地地壳块体内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朱光;牛漫兰;谢成龙;胡召齐;;中国东部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来自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启示[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巍;高温高压下几种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及其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2 陈权;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在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3 陈沅江;岩石流变的本构模型及其智能辨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陈更生;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康健;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岳石;粤西河台金矿区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7 刘滨;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岩爆孕育发生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杜建国;深部流体对岩石物性的影响及其地震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9 牛贺才;湖南益阳—沅陵一带金矿床形成背景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D];南京大学;1991年
10 胡圣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基础理论与地质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升;岩土材料本构模型的损伤统计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张加举;岩石中声电转换效率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秦向辉;平谷钻孔地应力与围岩力学性质关系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志雄;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关会梅;辽东古元古宙褶皱带变质角闪质岩石的流动与变形机制[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乐涛;仿生非光滑金刚石钻头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艹问)元鹏;岩石应力测量的声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9 黄睿;岩石多角度偏振反射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景辉;康定群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实验研究及康滇构造带壳内低速层成因初步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海平;把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N];中国矿业报;2010年
2 首席记者 马烈;古老岩石保护写进《政府工作报告》[N];鞍山日报 ;2007年
3 段金平;地质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记者 陆睿;岩石上的地质史诗[N];雅安日报;2009年
5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教授 石永泉;用钻探方法确定岩石结构面产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张蕾;石壁人像“天上”来?[N];科技日报;2009年
7 记者  姗悦 李键;国家级地质专家评说鞍山古老地层[N];鞍山日报 ;2006年
8 秦幸福;屋楼崮的地质魂[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记者 于德福;地震岩石物理技术,专攻隐蔽油气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高良;岩石也能“爆米花”[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