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岩石高压状态参数实验研究的进展

耿乃光  郝晋升  李纪汉  
【摘要】: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近20多年来岩石高压状态参数实验研究的进展。报告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震源物理研究室实验室的"全国主要地震区地壳典型岩石高压状态参数的实验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施斌全;李智强;;不同压力下气层岩样m、n值变化的实验研究[J];石油仪器;2007年02期
2 王光弟;;地震地质工作十年——纪念四川省地震局成立十周年[J];四川地震;1981年01期
3 钮泽蓁;;1981年地震区土房国际讨论会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5期
4 陈国能;;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地震迁移特征[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5 单修政;;1556年华县地震人口死亡原因浅析[J];灾害学;1988年04期
6 张生源,谢原定;天水地震区浅层地质构造[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7 李清河,郭建康,闵祥仪,周民都;天水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S1期
8 邹谨敞;1927年古浪大震区发现新断层[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4期
9 蔡静观,张喜玲,李永莉,王兴辉,雷素华;云南地区近期强震重复发生时地震学的动态演化特征[J];地震研究;1997年04期
10 丁伯阳;蒋蓓;曹亮;;浙江省泰顺珊溪水库2.4~2.16地震的民房破坏调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1 马世峰;马桂霞;马小杰;;我国煤层瓦斯赋存与地震带分布的关系[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2期
12 ;为什么是汶川?[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年06期
13 薛丁;;东北地震区地震活动趋势数学建模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8年03期
14 苏英;王梅;;近10年来陕西省地震时空分布特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5 张淑萍;于贵华;;海峡两岸汶川地震专题研讨会内容介绍[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1期
16 许国昌;强震区人工岩质路堑边坡的破坏及稳定性评价[J];西北地震学报;1981年03期
17 杨章;新疆天山地震区一些中、强地震发生前的b值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1期
18 侯渭;地球深部物质弹性的实验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19 胡勇;朱华银;韩永新;王淑英;陈敏;杨桂梅;;大庆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系统实验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年01期
20 陈维廷;;地震烈度[J];四川地震;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乃光;郝晋升;李纪汉;;岩石高压状态参数实验研究的进展[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郝晋昇;刘晓红;方亚如;蔡戴恩;李纪汉;耿乃光;;岩石高压状态参数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3 郝晋升;刘晓红;方亚如;蔡戴恩;李纪汉;耿乃光;;西北地区地壳典型岩石高压下的状态参数[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王仙丽;郭秀军;马媛媛;;污染孔液对土壤介电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夏怀宽;卢造勋;牛雪;张国臣;;辽西朝阳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梁中华;唐荣余;宋建军;;溧阳地震区地壳深部结构[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赵闯;李成波;谢端;施行觉;;波速测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宏莉;;苏里格庙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莉;张光学;梁金强;;地震特殊处理资料在万安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益;多孔岩石力学性质实验研究与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2 郝树青;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取心(取样)钻进孔底流场模拟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建林;气体钻井用贯通式潜孔锤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索忠伟;油气井液动锤使用蓄能器增大冲击功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杰;海啸波作用下岸滩剖面演变规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雍学善;提高地震储层预测与建模精度的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6年
7 冯庆付;大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成岩气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蔡建超;基于分形理论的低渗油藏若干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勇;高寒山区岩体冻融力学行为及崩塌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曲希玉;CO_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在CO_2气储层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刚;氡释放的实验研究和机理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晓红;砂土中海水入侵速度的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周新鹏;岩石声电参数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李洁;岩石声学特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曹屹东;汶川震区典型暴雨泥石流形成特征与条件的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学友;疏松砂岩物性参数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武文慧;珠江口盆地第三系储集岩地球物理参数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海波;岩心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_2截止值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冯西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张加举;岩石中声电转换效率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符王润;广东不能对地震掉以轻心[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记者 温红彦 卢新宁;发现最古老的大洋地壳残片[N];人民日报;2001年
3 《城市与减灾》杂志社编审 吕苑苑;直面震灾,我们准备好了吗?[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孝文;震前细微地质变化有望预警地震[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汤波 冯舒;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唐婷朴淑瑜;洞察地下五千米[N];科技日报;2007年
7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尹婷婷;成都主城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N];成都日报;2008年
8 游雪晴;我国应加强地学高温高压研究[N];科技日报;2008年
9 张晓松陈菲;威力巨大 很难抗拒[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石风;解读中国地震带[N];中国矿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