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峰,廉振民;粘虫中毒后体内酯酶同工酶活力变化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2 |
董金皋,贾建航,李正平,刘国振,王江柱;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工酶的薄层扫描图谱[J];玉米科学;1995年03期 |
3 |
谢为龙;冷怀琼;;苹果叶片感染褐斑病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4 |
董炜博,严敦余,李雪玲,孙红炜;花生条纹病毒侵染对花生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花生科技;1997年01期 |
5 |
黄秀强;;不同西瓜品种和组织的同工酶和总蛋白[J];中国瓜菜;1991年01期 |
6 |
王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变异与黄瓜抗病的关系[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7 |
叶钟音,刘经芬;水稻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8 |
司永吉,尚延智,陈振山,滕冰,胡宝忠;人参红皮病发病部位同工酶的研究[J];中药材;1997年06期 |
9 |
谢庆武;肖桂秋;黄敏萍;;以靛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酯酶同工酶显色方法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0年02期 |
10 |
成卫宁;仵均祥;李修炼;李建军;李怡萍;刘晨;;麦红吸浆虫滞育发育和变态过程中同工酶表达模式[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
11 |
丁国云,王克荣,周而勋;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J];菌物系统;1997年04期 |
12 |
李成德,刘宽余,石春玲;不同杨树品种上杨干象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3 |
蔡宏玉,张晓义;几个家蚕品种不同性别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1993年03期 |
14 |
李瑶,田秋元,程邦根,黄兴学,殷华,高华;两种同工酶与猕猴桃植株抗溃疡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3期 |
15 |
胡洪涛,李祥;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与柑桔对溃疡病抗性关系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
16 |
李亚宁,魏艳敏,刘大群,张汀;我国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电泳图谱分析(英文)[J];棉花学报;2005年05期 |
17 |
刘东辉,王雪,王淑梅,康传红,郭德栋;甜菜属(Genus Beta L.)种间亲缘关系的同工酶研究[J];中国糖料;1992年03期 |
18 |
肖艳,成明昊,李育农;褪绿叶斑病毒(CLSV)对苹果属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19 |
樊美珍,胡景江;绿僵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20 |
赵毓,慕小倩,丰明乾;分子标记技术在杂草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杂草科学;199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