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川芳,李晓红,罗登山,关博谦,常剑,申玉军;玉溪烤烟外观质量因素与其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J];烟草科技;2005年01期 |
2 |
邱妙文,凌寿军,王行,赵伟才,何东华;不同烘烤湿度条件与烟叶淀粉含量变化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4年03期 |
3 |
朱尊权;烟厂必须正确对待烤烟分级新国标[J];烟草科技;1995年05期 |
4 |
孙福山;烤烟调制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研究及其应用技术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1997年02期 |
5 |
闫克玉,陈鹏,刘晓晖;烤烟4O级制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6 |
王彪;李天福;王树会;;烟叶香吃味指标的因子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7 |
阎克玉,徐杰,李兴波,熊文,阎洪洋;烤烟(40级)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相关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8 |
金文华,宫长荣,王振坤,张保占,侯连珠;烤烟成熟度质量效应分析[J];烟草科技;1997年03期 |
9 |
陈文;王存文;王光辉;金亚利;李丹;陈祖刚;马舒翼;;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J];化学分析计量;2007年01期 |
10 |
吴殿信,袁志永,闫克玉,李兴波,屈剑波;烤烟各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的确定[J];烟草科技;2001年12期 |
11 |
阎克玉,袁志永,吴殿信,李兴波,屈剑波;烤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2 |
张振洲;孙润华;;谈烟叶商品包装问题[J];烟草科技;1987年05期 |
13 |
刘伯新,李玉山,朱广振,卢绪京,莫继功,朱惠萍;津巴布韦烤烟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J];中国烟草科学;1994年03期 |
14 |
马维广,邵玉忱,孙宝俊,王占明,徐明;辽宁省烤烟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辽宁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
15 |
杨国安;;关于我国烟草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烟草科学;1986年03期 |
16 |
李全林;关于烤烟40级标准收购和卷烟配方改革问题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1995年03期 |
17 |
刘增武,任朝红,贾宏云;烤烟时温、湿度的控制[J];山西农业;1999年09期 |
18 |
刘岳彬;;新田全力烤“新烟”[J];新闻天地;2004年07期 |
19 |
石发翔;烤烟“两长一短”烘烤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9期 |
20 |
Miles;T.D.;Streffens;G.L.;;促熟剂[J];烟草科技;197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