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五”工作经验作指导努力实现“九五”时期烟叶生产新突破
【摘要】:正山东烟叶生产历史悠久,烟区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经验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有利于发展烤烟。自1982年组建烟草公司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省烟叶的产质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为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为富民兴鲁和出口创汇做出了较大贡献。山东烟叶以高质
|
|
|
|
1 |
程森;试谈优质烟叶原料供给体系的框架[J];中国烟草科学;1997年03期 |
2 |
;云南“名、优、特”烟叶生产技术及发展思路[J];烟草科技;2001年08期 |
3 |
何大昭,何翔;1999~2000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及“十五”发展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
4 |
张辉坤;烟叶生产流通应逐步走向市场的若干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1995年03期 |
5 |
王寿梅;平顶山模式─烟叶王国的希望[J];管理现代化;1994年02期 |
6 |
朱振生;管理体制烟叶王国的困惑[J];管理现代化;1994年02期 |
7 |
魏洪武, 沈中泉;烟叶秸杆覆盖栽培试验研究[J];烟草科技;1994年05期 |
8 |
包昌林;从低谷中奋起的郴烟[J];瞭望;2005年06期 |
9 |
赵兴,梁恒录,陈江华;中国烟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烟草学报;1997年02期 |
10 |
孙福山,陈江华,刘建利;烟叶收购质量现状与改善等级结构技术探讨[J];中国烟草学报;2002年02期 |
11 |
王轶;任学良;石俊雄;周淑平;杨辉;;产地、部位和颜色对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8年02期 |
12 |
张永耀;对构建我国烟叶生产保护机制的设想[J];中国烟草学报;1997年01期 |
13 |
尹启生;美国烟叶等级指数的制订与应用[J];烟草科技;2002年11期 |
14 |
尚勇;IC卡在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3年09期 |
15 |
孙福山;全国烟叶标准标样审定会在汕头召开[J];中国烟草科学;1999年02期 |
16 |
聂和平;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烟叶[J];中国烟草科学;2004年04期 |
17 |
程功,李建华,李跃峰,宋光辉,王钝,郭永立;应用新技术减少烟叶生产直接用工[J];烟草科技;1998年04期 |
18 |
陆继锋;刘建利;黄勤勤;徐增汉;严轫;;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烟叶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6年01期 |
19 |
Miles;T.D.;Streffens;G.L.;;促熟剂[J];烟草科技;1973年02期 |
20 |
;迪金森连续预回潮机[J];烟草科技;197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