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升压变换器PI-自适应串级控制
【摘要】:为克服非最小相位特性对控制器设计的影响,可把DC/DC升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控制问题转化为对电感电流的控制,并采用串级结构的控制器。控制器的内环采用基于电感和输入电压估计的自适应控制算法,以电感电流为被控量;外环则采用PI控制算法,以电容电压为被控量。此种结构的控制器不但可使被控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而且对负载电阻、电容、电感、输入电压等参数变化有着很强的鲁棒性。对DC/DC升压变换器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方案是可行的。
|
|
|
|
1 |
叶青;熊茂华;;预测-PID串级控制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2期 |
2 |
叶智,刘伟,杨新民;DMC-PID串级控制在火电厂过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热力发电;2005年03期 |
3 |
程光坤;赵文杰;丁艳军;吴占松;;基于串级PID的过热汽温多模型切换控制[J];电站系统工程;2008年06期 |
4 |
卜志军;;微型反应装置中电加热炉的温度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0年SB期 |
5 |
李阳春;;主蒸汽温度的串级CMAC学习控制策略[J];能源工程;2005年06期 |
6 |
林梅金,罗飞,李如雄;模糊PID控制器在火电厂主汽温控制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5年02期 |
7 |
廖忠;;模糊模型参考学习控制在水电机组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6年05期 |
8 |
常乃超;刘锋;梅生伟;何光宇;;水轮机导叶开度的自适应非线性输出反馈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7期 |
9 |
李均;郭磊;;水轮机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的发展[J];人民珠江;2009年02期 |
10 |
龙绪明;智能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9年06期 |
11 |
吴国华,席裕庚,张钟俊,顾兴源;一种简单的渐近稳定自适应控制器[J];控制与决策;1996年04期 |
12 |
郭兴众;陈其工;张春;;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3 |
冯俊萍;柴华伟;;模糊自适应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4 |
温嘉斌,王振永;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的自适应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89年04期 |
15 |
高翠霞,肖大雏,陶文伟,邵海荣;自适应控制在再热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1999年06期 |
16 |
李岩松,郭志忠,杨以涵,于文斌,张国庆,高桦;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基础理论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
17 |
王雷;蔡际令;蒋静坪;王洋;;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最优状态反馈控制[J];煤炭学报;2006年05期 |
18 |
赵娜;彭继慎;吕铁亮;;异步电动机自适应矢量控制系统[J];电机技术;2007年03期 |
19 |
邓玮;朱小娟;赵琰;;发电用微型燃气轮机转速直接模糊H_∞控制[J];东北电力技术;2009年04期 |
20 |
陈杰;姬劳;;基于dsPIC30F的相控开关控制器研究[J];微处理机;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