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P、Cryo、冰冻血小板联合运用治疗产科DIC 20例
【摘要】:正目的观察FFP、Cryo、冰冻血小板联合应用对产科 DIC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产科DIC继发纤溶亢进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FFP、Cryo、冰冻单采血小板。结果 20例产科DIC使用FFP、Cryo、冰冻单采血小板联合输注后,TT、PT、APTT、Fbg、Plt等凝血指标在输注前1h、后2-4h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
|
|
|
1 |
柴万新;;冰冻血小板手工制备与自动化生产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2期 |
2 |
刘利明;陈蓉;詹鹏飞;邹志强;杨湘辉;江顺琴;陈雪丽;;采集后6小时与72小时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质量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
3 |
陈永超;何伟团;;珠海地区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7期 |
4 |
李巧玉,葛峰,吴晓燕,何锐洪,肖少春,刘小雯;-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年02期 |
5 |
李宗生,杨晨曦,赵嫣红,王峰;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
6 |
冯岩;刘艳;;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5期 |
7 |
叶有玩;何春辉;廖长征;尹学念;胡劲辉;;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急性大出血的比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9期 |
8 |
孙艳萍,袁媛,陈召江,刘广彩,孙洪艾;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年02期 |
9 |
荣瑾宇;李文俊;杨建萍;李英;王秀华;张宏;韩志慧;张彬;李双锋;;冰冻血小板制备与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
10 |
杨孝顺;谢琳;朱鸿杰;李琳华;王桂华;;冰冻单采血小板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7期 |
11 |
赖东生,陈岑;二甲基亚砜(DMSO)对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06期 |
12 |
嵇月红,张电安;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3 |
李明;;机采冰冻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07年21期 |
14 |
程云;冰冻血小板解冻后絮状物出现原因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4期 |
15 |
李建华;王凤艳;冯亚青;;机采冰冻血小板质量分析[J];河北医药;2006年01期 |
16 |
袁中晶;;冰冻血小板中出现絮状物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1期 |
17 |
陈镇奇;刘利明;詹鹏飞;陈蓉;邹志强;陈雪丽;江顺琴;;基层血站优化单采血小板品种的可行性分析[J];广州医药;2009年01期 |
18 |
陈晓云;单采血小板致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一例[J];右江医学;2000年06期 |
19 |
马海峰;孟莉;黄庆香;任惠玲;;微量注射泵在制备冰冻血小板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6期 |
20 |
何云侠;刘红梅;徐春玲;;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337例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