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对Mn_(50)Ni_(32)Co_8Ti_(10)合金条带马氏体相变及磁热性能的影响
【摘要】:Ni-Mn基Heusler型铁磁形状记忆合金近年来被研究很多,合适成分的Ni-Mn基Heusler合金会发生温度、磁场等诱导的铁磁马氏体相变,伴随丰富的物理效应,从而北广泛研究。通常情况下,Ni-Mn基Heusler合金都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和主族元素Ga、In、Sn、Sb、Al等组成。但是2015和2016年,刘恩克、魏志阳等人独辟蹊径,基于d-d弱共价杂化的成键特征,率先提出并实现了全部由3d过渡金属元素组成的全过渡族(all-d-metal)富Ni基Ni_(50-x)Co_(x )Mn_(35)Ti_(15)和富Mn基Mn_(50)Ni_(40-x )Co_(x )Ti_(10 )Heusler合金新体系~([1,2]),也实现了由铁磁奥氏体到弱磁马氏体的马氏体相变,相变温度附近也表现出丰富的磁驱功能性质,被人们广泛关注,然而迄今大多数研究仍然聚焦于富Ni基Ni-Co-Mn-Ti合金体系,而对富Mn基Mn-Ni-Co-Ti研究较少。本文以Mn_(50)Ni_(32)Co_8Ti_(10)合金为研究对象,制备了合金条带样品,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1053、1103、1153 K)对其马氏体相变和磁热性能的影响。室温XRD结果显示,快淬条带的结构主要是由五层调制马氏体(5M,单斜,空间群:P2/m)和少量的B2型立方结构奥氏体共存,这说明其相变温度高于室温,经过退火后处理后,条带的XRD结果显示,5 M马氏体、L10马氏体(非调制、正方、空间组P4/mmm),和B2奥氏体三相共存,B2(400)特征峰的衍射强度相较于快淬条带异常增加,证明退火后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往着低温移动,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相变前后磁化强度突变也降低,相变变缓,由此导致磁熵变峰值减小,但是由于制冷温区变宽,相较于快淬条带,退火后合金的有效制冷能力增大两倍以上。
|
|
|
|
1 |
杨大智;;马氏体相变会议概况[J];国际学术动态;1996年03期 |
2 |
吴光辉;侯廷平;李自华;胡锋;周雯;辛蕊;吴开明;;强磁场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及其研究展望[J];金属热处理;2020年05期 |
3 |
刘宗昌;计云萍;;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六)[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4年06期 |
4 |
刘宗昌;计云萍;;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八)[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5年02期 |
5 |
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再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学说[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6 |
戎咏华;2005年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年09期 |
7 |
王强,宫晨利,韩福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内耗双峰现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
8 |
马永庆,王逊,季世军,戴乐阳;高铬铸铁变温马氏体相变与摩擦诱发马氏体相变关系的研究[J];物理测试;2002年01期 |
9 |
许淳淳,张新生,胡钢,王东,娅楠;不锈钢冷加工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02年03期 |
10 |
张旺峰,陈瑜眉,朱金华;利用拉伸曲线测定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J];金属学报;2001年10期 |
11 |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的定义[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6年S1期 |
12 |
孙雅萍;关于马氏体相变特点的讨论[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3 |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1992年02期 |
14 |
清水谦一;贡海;;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近进展——从钢的强韧性到过滤性病毒的感染机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1期 |
15 |
唐电;;氧化锆的马氏体相变[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4期 |
16 |
蒋正行;李玉昌;张建新;;马氏体相变与碳的扩散[J];河北冶金;1987年02期 |
17 |
蒋正行;李玉昌;张建新;;马氏体相变和碳的扩散[J];河北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8 |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新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2期 |
19 |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热力学[J];上海冶金;197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