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β-Ga_2O_3:Dy纳米棒束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

张杰  林崔昆  林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侬健桃,黄瀚;超细氧化镓的制备[J];稀有金属;2003年01期
2 郭彦,吴强,王喜章,胡征,陈懿;氧化镓纳米带的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5期
3 王玉恒,马瑾,计峰,余旭浒,马洪磊;退火处理对SnO_2:Sb薄膜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11期
4 张杰,乔自文,林崔昆,林君;β-Ga_2O_3∶Dy~(3+)纳米棒束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05期
5 徐大印;何志巍;王文海;张道明;吴现成;;表面处理对阳极氧化铝模板光发射性质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6 王建芳;刘程;万秦和;葛权;李高英;吴伟煌;;水热法可控合成ZnO微纳米结构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3期
7 丛铀,邵宗平,杨维慎,熊国兴,林励吾;镓基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科学B辑;2001年04期
8 程继鹏;张孝彬;孔凡志;叶瑛;陶新永;;碳热法合成具有蓝光发射特性的氧化镓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片(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10期
9 梅宗维;王建芳;母建林;魏志顺;;水热法合成ZnO微晶纳米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7期
10 龙靖华;王峰;;含长共轭取代基的丙烯酸酯的合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1 郭玲;张旭;王刚;赵爱华;;类双塔状钨酸铅微晶的无模板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质[J];化学工程师;2009年04期
12 赵谦,王晓红,吴静波,白茹;氧化铝、氧化镓交联黏土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J];非金属矿;2005年05期
13 严冲;蔡克峰;;一维氧化镓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14 王文;林美娟;凌启淡;章文贡;;多功能含铕共聚物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质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15 赵娜;李大光;赵丰华;李铁虎;;SnO_2纳米粒子的溶剂热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质[J];精细化工;2008年12期
16 罗红霞;郭佳;杨骏;张渊明;;沉淀法合成t-LaVO_4∶Eu~(3+)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17 曹崇江,陈长林,徐南平;镓掺杂SO_4~(2-)/ZrO_2的制备及其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3年06期
18 全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氧化镓中杂质元素[J];分析试验室;2009年12期
19 徐磊华;强颖怀;江利;;SiO_2干凝胶中CdS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质[J];发光学报;2011年03期
20 乐志强;;氧化铋、氧化镓、氧制成无定形混合物[J];无机盐工业;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林崔昆;林君;;β-Ga_2O_3:Dy纳米棒束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吴占超;石建新;吴昊;龚孟濂;苏锵;;SrAl_2O_4:Eu~(2+)的发光性质及其在近紫外LED上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刘金霞;吕树臣;李秀明;;纳米晶ZrO_2材料中Tm~(3+)发光性质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汪正良;梁宏斌;吴昊;龚孟濂;苏锵;;(Li_(1-x-y)Na_xK_y)Eu(MoO_4)_2的发光性质及其在近紫外InGaN基LED上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季振国;杜鹃;范镓;王玮;孙兰侠;何作鹏;;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日盲型紫外探测器[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韩银花;林君;;有机杂化SiO_2干凝胶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刘瑞妮;张瑞刚;陈晓波;董红星;杨合情;;规则六边形氧化镓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石卓琼;王军转;施毅;濮林;郑有炓;;掺Er Si/Al_2O_3多层薄膜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福生;梁敬魁;刘泉林;骆军;饶光辉;;Eu掺杂AlN 薄膜的发光性质及其结构特征[A];中国科协第二届优秀博士生学术年会材料科学技术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瑞刚;董红星;李丽;刘瑞妮;杨合情;;GaN纳米带、纳米环和Z字型结构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延茂;纳米硫化物修饰的支链含杂原子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王翠青;氧化铟纳米结构材料的控制合成及表征[D];山东大学;2009年
3 侯智尧;几种稀土含氧酸盐发光材料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姜雨生;功能铀酰—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6年
5 万丽娟;改进EISA方法合成硅铝及铁氧化物介孔材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奚宝娟;有机胺体系中半导体自组装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楚学影;锌基半导体微纳材料的制备、复合、物性及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丛伟艳;稀土掺杂包埋纳米晶硅硅基薄膜光学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侯元元;C_(60)纳米棒等准一维纳米材料高温高压结构相变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延霞;低维氧化锌功能材料的气敏、发光及场发射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立慧;羟基氧化镓及氧化镓纳米晶体的合成、表征与相变[D];吉林大学;2013年
2 焦学琛;MgAl_2O_4:Mn~(2+)在蓝光激发下的光致发光性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熊娟;CaSO_4:Eu荧光体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东华;Ge掺杂ZnO薄膜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陈全海;氮化硅薄膜的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娟;熔融盐法合成LaVO_4基纳米材料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夏天;溶胶-凝胶法TiO_2纳米晶与薄膜的制备及表征[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8 谈宏宇;稀土配合物单体和含稀土配合物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D];南昌大学;2005年
9 沙振东;掺杂SiC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龚育;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纳米线阵列的发光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蒙;台成功研发出光集成电路新材料[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2 徐海红;中铝河南分公司研究所6项行业标准通过终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3 记者张进通讯员李宗波;中铝山东分公司产品调整显成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记者 张小军;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杨忠 代金林;中铝河南分公司高纯镓生产线产能居国内首位[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张小军;留美中国专家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记者 刘霞;科学家建构出“不可能存在”的化合物[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