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心理学者提出的中国人人格词汇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自陈人格词条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学生概括自身人格特点的178个词条中,积极性人格词汇有103个,消极性人格词汇有48个,中性词汇27个。按其使用频率的高低排列,排前十位的都是积极性词条:热情、乐观、善良、诚实、大方、开朗坚强、活泼勤奋、自信、谦虚、有上进心、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等,而好学多思、争强好胜、善于交往、冒险开拓、创新、能言善辩等词条的使用率不高甚至很低。可以说,大学生的常态人格特征远多于病态人格特征,传统人格特征多于现代人格特征,他们注重“做人”、“德行”,强调个人与他人、他事及社会的关系,而个人思考奋斗的特点则表现不突出。大学生的自陈人格词条体现在个人指向、他人指向和事物指向三个类别上,但他们对自身人格特点的评价性词汇低于描述性词汇,对行为活动特点的陈述也很少。情绪方面,“多愁善感”、“同情心爱心”的使用率比较高,反映大学生情绪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较强,对环境有较强的亲合性,同时也显示他们缺乏情绪的控制力,情感智能发展不平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训练技术的普及教育,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帮助其分析、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问题所在,培养现代人格特征,促进情感与智力、行为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