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行跨学科协作,优化人员素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验、教育等方面,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要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学、心理测验与评估、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干预等方面的知识,并经过严格的实习与考评,才可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实践。第二,进行心理检测,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检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检测具有:(1)评价作用,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了解其优势与不足;(2)诊断作用,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3)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4)管理作用,通过心理检测与心理档案的建设,使学生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开展心理教育,提供心理辅导,为大学生在学习方法、考试、挫折、人际交往、情感冲突、青春期适应等心理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的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