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半个世纪来的中国区域气温变化

钱维宏  秦爱民  
【摘要】: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的差异指标法,得到中国气温年际变化的9个区。气温年际变化在中国北方(东北、新疆北部、新疆南部和西北)表现为显著增暖的趋势,其增温趋势分别为每0.2-0.3℃/10a。长江中下游的气温趋势是0.1℃/10a,高原气温趋势是0.1℃/10a,西南和华南的气温趋势分别是0.2℃/10a和0.1℃/10a。分析进一步得到,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大约在1970年代末出现了年代际增暖的突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丽华;杨明;;玉屏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2 王鸽;韩琳;姬光杰;;1982—1998年中国不同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原因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严华;;2010年夏秋冬季气象条件对2011年春播生产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4 林苗青;杜勤博;;1957~2008年南澳气温的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5 蒋元春;李栋梁;;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年02期
6 陶辉;白云岗;毛炜峄;;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预估[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7 冯浩;霍锦;;且末县1971—2008年气温变化与异常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8 周旗;卞娟娟;郑景云;;秦岭南北1951-2009年的气温与热量资源变化[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9 闫少锋;张金池;张波;王永平;俞红;闵俊杰;张增信;;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延伶;;河北省武邑县35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11 黄凤茹;贺俊杰;乌莉莎;任素芳;冀刚;郝艳霞;;近半个世纪来锡林郭勒盟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2 董勤;;从读图方法入手 解决气候分析难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13 刘华;;1951~1999年中国降水和气温的SEOF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4 王海龙;;浅谈工程机械在冬季的使用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5 ;产业动态[J];卫星与网络;2010年10期
16 黄秀媚;;广东省0℃层高度变化分析[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17 谢永在;;1℃值多少钱[J];青年博览;2011年16期
18 汪克亮;杨宝臣;杨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19 朱承亮;师萍;岳宏志;;FDI、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9期
20 骆三;苗峻峰;牛涛;魏春秀;王霞;;TRMM测雨产品3B42与台站资料在中国区域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维宏;秦爱民;;半个世纪来的中国区域气温变化[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德汴;喻谦花;张明周;张睿;霍继超;陈光华;王娟;张亚静;王二虎;孟宪川;鲁建立;张欣;;开封、安阳市气温变化及异同和减缓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丽容;刘景涛;;钟山县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善芳;刘桂才;李树军;;潍坊市近49年四季季长及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5 杨艳超;高红燕;寇小兰;李晓廉;;华山近56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6 刘正洪;黄诚;谢鹏;樊旋;;启东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费冬冬;骆亚军;杨军;熊守权;郑炜;滕华超;陈磊;;近51年鄂西山地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8 黄远山;;探测环境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9 司鹏;李庆祥;李伟;殷红;;城市化对深圳气温变化的贡献[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唐毓勇;黄淑娟;邓汝伊;;百色气温日际变化显著异常的定量分析[A];2008年滇黔桂三省区七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陈占彪;中国区域政治经济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樊红芳;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D];兰州大学;2008年
5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威霖;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新安;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10 王贤文;基于GIS的区域科技发展空间结构与合作网络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英;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中国区域大气CH4垂直柱浓度时空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可;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区域2003-2005年间CO时空动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运方华;中国区域CO_2源汇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辛慧慧;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朱晨;中国区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模拟和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包晓东;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区域出口贸易模式的转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朱司光;MCAR_CLM系列陆面模式对全球和区域陆面过程模拟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岩;FLEXPART模式初步反演中国区域HCFC-22和CFC-11排放量[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李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根源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10 郭瑜;河南省近49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穆浩;冮瑞会见新加坡昂国集团中国区域总裁[N];本溪日报;2008年
2 赵俊晖;监测气温变化拟定上货波段[N];中国服饰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蓝永前;全新索兰托颠覆传统[N];广西日报;2009年
4 程守勤;气温变化大 当心几种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记者 张诒年;夏耕:依据气温变化供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聚焦中国区域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7 陈耀;新时期中国区域竞争态势及其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记者 冯娟;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N];金融时报;2010年
9 ;探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王秀芳;天寒三处要保暖[N];保健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