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洪洲,郑幼霞;庆丰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融合重组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2年03期 |
2 |
张大力;两种绿藻—长石莼和袋礁膜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和融合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3 |
赵志山;单志萍;;噬菌体ZpDNA对北京棒状杆菌AS1.299原生质体的转染[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
4 |
何若天,吴丹红,李景植;几种植物原生质体的扫描电镜观察[J];广西植物;1990年01期 |
5 |
陶冶;;叶绿素荧光法预测存活[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11期 |
6 |
刘祖同,陈晔,赵南明;电场诱导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原生质体分离、电融合条件及其机制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
7 |
史玉英,李惠君;香菇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8 |
佘建明,吴敬音,周邗扬;陆地棉原生质体高频率分裂及植株再生[J];遗传学报;1993年06期 |
9 |
王俊英,孔显良,姜丽萍,何之平;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α-淀粉酶稳定性[J];微生物学报;1994年03期 |
10 |
鲁迎新,邓明华;几种诱变因子对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影响[J];生物技术;1996年05期 |
11 |
任涛,黄青云,欧守杼;大肠杆菌O_2(Nor~r,Chl~s)、O_(78)(Chl~r,Nor~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2 |
杨向晖,徐跃进,吕娟;我国蔬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1998年10期 |
13 |
陆荣生,韩美丽;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1998年04期 |
14 |
赵宏波,陈发棣;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7期 |
15 |
冯小树,何萍,沈国强,姜文候,钱俊佳;纤维素酶Celluclast1.5L在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中的应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
16 |
李仁敬,张忠新,石玉瑚;棉花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初报[J];遗传;1980年04期 |
17 |
杨明久;;生物工程技术讲座(一)[J];微生物学杂志;1984年01期 |
18 |
陈亚平,袁丽蓉;链霉菌的原生质体融合与菌种选育[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6年03期 |
19 |
张鉴铭,郑玉萍,陈梅英,纪大干;尖顶羊肚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再生[J];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04期 |
20 |
杨天波,朱宝成,李潞滨;果胶酶产生菌原生质体高能电子诱变效应[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Z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