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易之,高扬,李晶,鲍智娟;萌发大豆种子中蛋白体的消化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分布[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2 |
庄伟建,彭时尧,林木山;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与油分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3 |
庄伟建;彭时尧;张明来;;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脂酶活性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2年05期 |
4 |
彭时尧;庄伟建;刘利华;林木山;;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内脂肪、蛋白质的积累及其与ATP酶活性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5 |
郑易之;赵耕春;王永新;张美善;苗桂英;;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内几种同工酶活性变化[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6 |
孟祥红,王建波,韩笑冰,利容千;番茄种子及萌发过程中蛋白体超微结构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1期 |
7 |
周勉;王启民;;豚鼠、家鸽及蟾蜍肝细胞内溶酶体酸性磷酸酶和芳香基硫酯酶电镜组织化学观察[J];解剖学报;1989年S1期 |
8 |
石长应;邱子健;王艳坤;陈晶;;三种纤毛虫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观察[J];动物学报;2006年03期 |
9 |
施国新;徐祥生;陈维培;王文;杜开河;;莲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蛋白体和质体的超微结构观察[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2年02期 |
10 |
陈睦传,洪维廉,沈明山,吕文渊,计巧灵;绞股蓝叶片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
11 |
胡适宜;植物胚胎学实验方法(七)同时显示胚中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的永久制片法[J];植物学通报;1994年04期 |
12 |
赵宜为;HIV rgp160加蛋白体、明矾和/或亚微粒乳剂能激发HIV肽和蛋白的抗体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5期 |
13 |
施国新,常福辰,徐祥生;睡莲种子萌发期的生物学特性与结构变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14 |
王建波,陈家宽,利容千,王徽勤,何国庆;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2期 |
15 |
计巧灵;吕文渊;陈睦传;郭洁;;绞股蓝茎尖和幼叶细胞蛋白体研究初探[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0年12期 |
16 |
梁峥,赵原,郑光华,汤佩松;聚乙二醇处理大豆种子子叶中几种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91年01期 |
17 |
雷秋波,何建国,江静波;食蟹猴疟原虫酸性磷酸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年01期 |
18 |
董发才,宋纯鹏;植物细胞中的泛素及其生理功能[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年01期 |
19 |
刘桂荣;康现江;郭明申;孙文佳;王琦;;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酸性磷酸酶的分布特征(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01期 |
20 |
朱洪文;陈念祖;;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蟾蜍输卵管磷酸酶和粘多糖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