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病毒安徽株的分离鉴定及其B2L和F1L基因的序列分析
【摘要】:为确定安徽肥东某山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利用MDBK细胞从送检的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病毒,通过PCR鉴定确定病原为羊口疮病毒(ORFV),并将其命名为ORFV/AH-FD/2016/China株。然后对分离株的B2L基因和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其他ORFV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结果表明,ORFV/AH-FD/2016/China株的B2L基因长1137 bp,编码279个氨基酸,F1L基因长1 023 bp,编码34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ORFV流行株相比,B2L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9%~99.5%,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5%~98.9%;F1L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98.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9%~99.1%。利用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B2L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甘肃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F1L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福建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国内不同地区分离毒株的B2L基因和F1L基因差异不大。本研究为ORFV的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临床实验材料,也为ORFV的流行病学提供了参考。
|
|
|
|
1 |
何水林;陈杰;蔡玉书;姚龙涛;;羊口疮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刘远;李文杨;林仕欣;高承芳;张晓佩;董晓宁;;福建省羊口疮的流行病学调查与PCR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