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配日龄对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摘要】:从2007年~2011年的初配母猪繁殖记录中选取了法系大白猪66头、美法系大白猪149头、美系大白猪43头,对三个品系母猪头胎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白猪适宜的初配日龄。经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各系大白猪后备母猪在7.8.9月龄配种的较多,分别占后备母猪群的86.36%(法系)、85.9%(美法系).83.72%(美系);在220~240日龄、240~260日龄配种的法系大白后备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均高于220日龄以下配种的母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240~260日龄配种的美法系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高于其他日龄配种的母猪,其中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240~260日龄配种的美系后备母猪仔猪初生重高于其他各组日龄配种的母猪,且差异显著(P0.05);各系母猪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所产仔猪初生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
|
|
|
1 |
吴同山,王敬军,胡毅军;大白猪的选育研究与推广[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2年03期 |
2 |
肖功炎,熊慎苏,赖贻海;双肌臀大白猪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观察[J];中国畜牧杂志;2002年02期 |
3 |
邱玉朗;张树敏;陈群;金鑫;李娜;王雨;;大白猪与松辽黑猪配套系及其父母代在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方面的比较研究[J];养猪;2009年06期 |
4 |
黄卫忠;;广东省肇庆市种畜场大白猪选育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5期 |
5 |
廖焰国,吴喜云,王俊杰;从英国引进杜洛克、汉普夏、长白及英国大白猪的生产性能测定[J];中国畜牧杂志;1982年02期 |
6 |
陈曙光;英系大白猪后备猪适宜粗蛋白质水平初探[J];养猪;1997年03期 |
7 |
肖功炎,赖贻海;双肌臀大白猪生长情况观察[J];中国畜牧杂志;1999年04期 |
8 |
杨倩,毛卫华,赵如茜,唐晓萍,陈杰;太湖猪与大白猪小肠发育及其免疫功能形态学比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9 |
宋忠旭;彭先文;梅书棋;华升;;氟烷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大白猪选育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06年10期 |
10 |
;2004年度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年会在厦门召开[J];当代畜牧;2004年12期 |
11 |
陈斌;柳小春;施启顺;贺长青;张达军;唐凡;;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2 |
苏从成;宗绍志;;大白猪繁殖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3期 |
13 |
何孔泉,陈伟华,张汤杰,陈杰;泌乳二花脸猪和大白猪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14 |
肖功炎,吴志坚,熊慎苏,赖贻海,郑永林;双肌臀大白猪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观察[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1年03期 |
15 |
何孔泉,陈杰,陈伟华;苯甲酸雌二醇对泌乳期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卵巢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6 |
杨晓静;陈杰;胥清富;韦习会;赵茹茜;;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和生肌调节因子基因的表达及其性别特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7 |
杨国伟;张冬杰;富相奎;何鑫淼;刘娣;;不同日龄大白猪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基因的表达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
18 |
马小军;张小丽;王立贤;刘宗平;;松辽黑猪、大白猪免疫指标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2期 |
19 |
宋忠旭;李良华;梅书棋;;SPF级美系大白猪的引种观察[J];湖北畜牧兽医;2006年03期 |
20 |
雷赵民;李强;蔡原;卢小康;张浩;;合作猪与大白猪头骨形态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