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豆渣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摘要】:本试验对发酵豆渣最佳菌种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佳混合菌株接种比例以及对混菌发酵粗蛋白增量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菌株Pab02+Y2+W7组合,接种比例为4:1:1时,发酵豆渣粗蛋白达32.41%,纤维素酶酶活为20.9876U,淀粉酶酶活为3.4129U。混菌发酵豆渣基质的研究中,当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36小时,发酵料水比1:1,发酵温度36℃,营养液PH为6时,发酵豆渣粗蛋白含量高(最高相对于空白对照提高6.64%),产纤维素酶、淀粉酶酶活力高(最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增加24.1526U和4.425 1U)。
|
|
|
|
1 |
涂璇,薛泉宏,司美茹,龚明福;多元混菌发酵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4年01期 |
2 |
谭显东;王君君;许汝锋;羊依金;信欣;段娅宁;;混菌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组合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2年09期 |
3 |
徐桂转;范帅尧;杨君芳;刘杰博;张百良;常春;;纤维素酶液体混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4 |
于桂珍;刘内生;;土壤真菌混菌发酵血粉的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1988年04期 |
5 |
严复,丁新华,姚建华;固定化混菌发酵制备乳酸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1988年09期 |
6 |
李井云;;玉米秸混菌发酵饲料[J];农村科学实验;2003年09期 |
7 |
全艳玲,解生权,孟素华;混菌固态发酵啤酒糟的研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8 |
吴逸飞;孙宏;李园成;王新;柳永;姚晓红;汤江武;;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
9 |
任雅萍;郭俏;来航线;薛泉宏;;氮素及混菌发酵对苹果渣发酵饲料纯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7年01期 |
10 |
何海燕;张健;覃拥灵;;玉米苞叶混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2年11期 |
11 |
马彦昆,王立春;干玉米秸混菌发酵剂及发酵技术[J];农村天地;1999年11期 |
12 |
周彬,孟宪军,张忠泽;白菜乳酸菌混菌发酵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
13 |
顾斌;马海乐;刘斌;;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制备多肽饲料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1期 |
14 |
蒋慧;吴玉新;庄靓;汤晓娟;陈佳芳;徐岩;黄卫宁;李宁;Filip Arnaut;;融合魏斯氏菌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混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的香气物质特征[J];食品工业科技;2018年15期 |
15 |
李善仁;林新坚;蔡海松;胡开辉;陈济琛;;混菌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12期 |
16 |
张东峰,黄克瀛,李坤平,赵昌盛;液态混菌发酵豆渣生产多酶菌体蛋白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5年04期 |
17 |
李艺凡;薛逸轩;赵璐;王菁;肖世娣;张博;张惠玲;;一株非酿酒酵母分离鉴定及多菌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年11期 |
18 |
高海燕;谢占玲;汤易兰;王欢;;混菌发酵降解燕麦秸秆及不同属真菌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9 |
杨骏;陈生琴;王婷;柳俊超;程茂基;;单菌、混菌发酵果蔬饲料最佳工艺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4年21期 |
20 |
李明轩;张敏;;混菌发酵稻草在延边黄牛瘤胃中的降解[J];饲料研究;201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