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固态发酵豆渣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李思聪  曹雪莲  宋勇  盛琴  潘康成  
【摘要】:本试验对发酵豆渣最佳菌种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佳混合菌株接种比例以及对混菌发酵粗蛋白增量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菌株Pab02+Y2+W7组合,接种比例为4:1:1时,发酵豆渣粗蛋白达32.41%,纤维素酶酶活为20.9876U,淀粉酶酶活为3.4129U。混菌发酵豆渣基质的研究中,当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36小时,发酵料水比1:1,发酵温度36℃,营养液PH为6时,发酵豆渣粗蛋白含量高(最高相对于空白对照提高6.64%),产纤维素酶、淀粉酶酶活力高(最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增加24.1526U和4.425 1U)。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涂璇,薛泉宏,司美茹,龚明福;多元混菌发酵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4年01期
2 谭显东;王君君;许汝锋;羊依金;信欣;段娅宁;;混菌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组合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2年09期
3 徐桂转;范帅尧;杨君芳;刘杰博;张百良;常春;;纤维素酶液体混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于桂珍;刘内生;;土壤真菌混菌发酵血粉的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1988年04期
5 严复,丁新华,姚建华;固定化混菌发酵制备乳酸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1988年09期
6 李井云;;玉米秸混菌发酵饲料[J];农村科学实验;2003年09期
7 全艳玲,解生权,孟素华;混菌固态发酵啤酒糟的研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吴逸飞;孙宏;李园成;王新;柳永;姚晓红;汤江武;;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9 任雅萍;郭俏;来航线;薛泉宏;;氮素及混菌发酵对苹果渣发酵饲料纯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7年01期
10 何海燕;张健;覃拥灵;;玉米苞叶混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2年11期
11 马彦昆,王立春;干玉米秸混菌发酵剂及发酵技术[J];农村天地;1999年11期
12 周彬,孟宪军,张忠泽;白菜乳酸菌混菌发酵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13 顾斌;马海乐;刘斌;;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制备多肽饲料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1期
14 蒋慧;吴玉新;庄靓;汤晓娟;陈佳芳;徐岩;黄卫宁;李宁;Filip Arnaut;;融合魏斯氏菌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混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的香气物质特征[J];食品工业科技;2018年15期
15 李善仁;林新坚;蔡海松;胡开辉;陈济琛;;混菌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12期
16 张东峰,黄克瀛,李坤平,赵昌盛;液态混菌发酵豆渣生产多酶菌体蛋白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5年04期
17 李艺凡;薛逸轩;赵璐;王菁;肖世娣;张博;张惠玲;;一株非酿酒酵母分离鉴定及多菌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年11期
18 高海燕;谢占玲;汤易兰;王欢;;混菌发酵降解燕麦秸秆及不同属真菌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9 杨骏;陈生琴;王婷;柳俊超;程茂基;;单菌、混菌发酵果蔬饲料最佳工艺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4年21期
20 李明轩;张敏;;混菌发酵稻草在延边黄牛瘤胃中的降解[J];饲料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聪;曹雪莲;宋勇;盛琴;潘康成;;固态发酵豆渣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吕淑霞;刘沛含;张云鹤;任静;杨宇;马镝;林英;;Vc混菌发酵中的氧化应激反应[A];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3 刘晓艳;白卫东;沈颖;余剑妮;;混菌发酵对柿子酒风味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朋朋;尹清强;王平;党晓伟;左瑞雨;常娟;;米曲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优化研究[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利用固态发酵技术提高肉鸡饲料消化率[A];首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8年
6 孙兴;郭航;王际辉;肖珊;叶淑红;;海参发酵饵料工艺条件优化[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祁宏伟;胡成华;苏秀侠;张国良;杨立彬;;不同复合纤维素酶水平对杂种肉牛增重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齐西珍;赵军旗;田朝光;马延和;;真菌来源中碱性纤维素酶研究[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严少敏;吴光;;纤维素酶的分泌途径:小型综述[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冯雁;郑柏松;王玉国;;新型高温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林;α-半乳糖苷酶固态发酵中试技术参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魏培莲;土曲霉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的关键技术和新工艺探索[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小杰;康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发酵及其对稻草降解利用的初探[D];浙江大学;2003年
4 卢宪芹;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性质及机制和酶的理性改造[D];山东大学;2018年
5 李勇昊;利用可溶性诱导物批式流加发酵培养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6 张飞;利用人工锌指蛋白技术提高里氏木霉Rut-C30纤维素酶产量[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7 尹以瑞;Thermoactinospora rubra YIM 77501~T不同温度下利用纤维素的策略及其高温耐受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袁康培;ASPERGILLUS AWAMORI Y8木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吴淑芳;重组内切纤维素酶酶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陈庆庆;豆粕异黄酮酶法提取及生物转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聪;混菌固态发酵豆渣的研究及其在肉鸡生产上的初步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明轩;室温条件下混菌发酵稻草秸秆的降解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常婷婷;柿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及混菌发酵对柿子酒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廖林;Vc混菌发酵中胶红酵母解除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氧化胁迫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王冰莹;青稞红曲紫薯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林;维生素C混菌发酵提高2-KLG产量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7 马得草;优选非酿酒酵母糖苷酶的葡萄酒酿造环境适应性及其混菌发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罗永生;固态混菌发酵纤维素酶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陈洪伟;固态发酵麸皮制备发酵饲料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10 黄河清涛;啤酒糟二次发酵产高蛋白饲料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社锋;《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的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N];经理日报;2005年
2 章 文;四种知名白酒获“纯粮固态发酵”标志[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程劲松;判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技术依据[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姜新宇;沱牌联合中科院组建固态发酵研究院[N];华夏酒报;2009年
5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马勇;继承和创新纯粮固态发酵工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6 杨曙明郑昊;西凤酒喜获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N];陕西日报;2007年
7 梁帝允;全国规模最大的“Bt深层固态发酵新工艺”投产[N];农民日报;2002年
8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陆文清博士;固态发酵饲用酶的工艺要点分析[N];中国畜牧报;2002年
9 ;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技术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10 刘国信;开发纤维素酶制剂大有可为[N];经理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