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维菌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伊维菌素(IVM)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抗生素,对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均有效,而且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但是该药的普通制剂,每次给药维持时间短,需多次给药,存在应用不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因此,开发长效控释制剂是畜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纳米粒具有控制释药、靶向给药和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近年来,具有可生物降解和相容性的聚乳酸作为载体材料的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异常活跃。对于脂溶性药物,其聚合物纳米粒常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但此法最大的缺点是使用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和高能量设备,不利于药剂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自乳化溶剂蒸发法能克服以上的不足,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本文选择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伊维菌素聚乳酸纳米粒(IVM-PLA-NPs),以期研制出伊维菌素新型制剂,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以聚乳酸(PLA)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伊维菌素聚乳酸纳米粒(IVM-PLA-NPs);取适量纳米粒混悬液置于铜网上,用2%磷钨酸溶液染色,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拍照,另取适量以蒸馏水稀释后,测定平均粒径及其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考察伊维菌素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制备所得的伊维菌素纳米粒呈圆形、表面圆滑、粒径均一性好、纳米粒之间未见粘连,平均粒径为(67.9±2.7)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8.2%和9.4%;伊维菌素的体外释放分为两相,前4h处于突释期,伊维菌素在此阶段累积释放量达到35.3%。此后进入缓释期,14h末累积释放量达42.5%,到24h末累积释放量达到52%。【结论】本试验所采用的工艺制得的伊维菌素纳米粒成球性佳,粒径均匀,具有缓释作用,并且该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具有应用前景。
|
|
|
|
1 |
王敏儒,陈杖榴,冯淇辉;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及药物含量测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2 |
王敏儒,陈杖榴,冯淇辉;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99年08期 |
3 |
明如镜,施福恢,王云方,钱承贵;伊维菌素治疗牛虱[J];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03期 |
4 |
周伯文,陈吾生,任厚怀,鲁典于;伊维菌素驱除黄牛消化道线虫试验[J];湖南畜牧兽医;1997年01期 |
5 |
段跃强;李云章;于江江;;伊维菌素对羊螨病的疗效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年06期 |
6 |
王华;邢育钢;王琳;;京巴犬伊维菌素中毒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10期 |
7 |
方向;;伊维菌素对猪蛔虫、猪鞭虫和猪圆线虫感染的疗效[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3期 |
8 |
夏卫星,曾昭常,刘全在,王淑兰,李景林,贾宝文,李凤香;伊维菌素类药物在绵羊饲养业中的推广应用[J];黑龙江畜牧科技;1996年02期 |
9 |
冷冰,程再森,段荣琴;伊维菌素防治犬疥螨病[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8年09期 |
10 |
陈桂先;伊维菌素与茶麸配合治疗宠犬疥蟥病疗效好[J];广西农学报;1998年03期 |
11 |
何宏轩,尹继刚,陈丽凤,李建华;伊维菌素治疗猪寄生虫病的效果观察[J];河南畜牧兽医;1998年06期 |
12 |
吴庆荣,陈丽华;伊维菌素与去螨乳剂联用治愈猩猩疥螨病[J];中国兽医杂志;1999年04期 |
13 |
李琼璋;用伊维菌素防治绵羊螨病和羊蝇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9年04期 |
14 |
卞骞,沈亚萍,丁左梅;伊维菌素与癣螨净联用治愈犬严重性癞皮病病例[J];当代畜牧;2005年03期 |
15 |
孔宪莲;褚明德;李莎燕;;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绵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观察[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年06期 |
16 |
李海基;李永兰;田生花;贾得宏;;伊维菌素驱杀鸡蛔虫和血虱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6年04期 |
17 |
赵旺兴;;伊维菌素注射剂驱杀黄牛痒螨的效果观察[J];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05期 |
18 |
柴晓霞;柴晓虹;;伊维菌素治疗斗牛犬疥螨病的疗效观察[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7期 |
19 |
才项吉;;伊维菌素对山羊疥螨的驱杀效果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20 |
赵福葳,陈能桥,周泰坤,钟涛,董世权,贺文刚;伊维菌素等三种药物对山羊驱虫效果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