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甲陆龟阿米巴原虫病病原的人工培养研究
【摘要】:正 采用营养琼脂双相培养基,对阿米巴病原体进行了多种生物并存培养,并且对培养出的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初步进行了分类鉴定。培养的阿米巴繁殖良好,而且继续用该培养基进行了两次传代,传代培养效果均很理想。
|
|
|
|
1 |
解培志;;绿毛龟的人工培养[J];河北农业科技;1989年02期 |
2 |
李庭古;枝角类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培养技术要点[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3 |
陆德祥;;单胞藻软琼脂克隆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J];水产养殖;2005年06期 |
4 |
巫旗生;王晓清;曾志南;宁岳;;中国牡蛎分类方法研究进展[J];福建水产;2011年01期 |
5 |
王秀珍;杨震玲;;椿状偏缝硅藻的分离及室内培养实验[J];生物学杂志;1988年02期 |
6 |
王庆,唐晟凯,杨家新;温度和培养基对蒜头藻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5年05期 |
7 |
卢耀俊;周世水;朱明军;;1株水产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初步研究[J];齐鲁渔业;2008年07期 |
8 |
王志成;;水蚯蚓的人工培养技术[J];适用技术之窗;1996年01期 |
9 |
马洪青;人工培养轮虫的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3年19期 |
10 |
查广才;杨东娟;邹海鹰;;拟柱胞藻的营养成分与培养[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
11 |
王志迁;人工培养饲料[J];内陆水产;1994年07期 |
12 |
朱乘婧,曾义斌,张文君,王宏儒,付鑫华;发菜人工培养途径初探[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
13 |
华汝成;;水产动物活饵料的利用和培养[J];福建水产;1979年01期 |
14 |
;人工培养水蚤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5年05期 |
15 |
熊向辉,李锐;水蚯蚓的高产培育法[J];农家参谋;2003年04期 |
16 |
闻海波;顾若波;华丹;邱丽华;徐钢春;徐跑;;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1期 |
17 |
王丽哲,晋怀峰,宫树权,王兆宝;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产食品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05期 |
18 |
王素霞;;水蚯蚓规模化高产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6年02期 |
19 |
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水产学报;2006年01期 |
20 |
黄郁葱;简纪常;吴灶和;鲁义善;王蓓;;方斑东风螺吻管水肿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