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国凤;不需要血清共培养的受精卵培养系统的确立[J];生物技术通报;1996年01期 |
2 |
陈德辉,刘永定,袁峻峰,章宗涉,宋立荣,陈坚;微囊藻和栅藻共培养实验及其竞争参数的计算[J];生态学报;1999年06期 |
3 |
文仁来,阎飞燕,吴翠荣,谭强,程伟东;玉米花培早期添加秋水仙碱共培养的研究初报[J];玉米科学;2000年04期 |
4 |
刘坤;李会宣;李敬;;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5 |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大豆和大豆疫霉菌共培养体系的构建[J];植物病理学报;2008年03期 |
6 |
;动物遗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12期 |
7 |
吴应积,罗奋华,薛晓先,旭日干;绒山羊曲细精管生殖细胞的长期培养和精子发生过程的观察[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张善东,宋秀贤,王悠,俞志明;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锥状斯氏藻间的营养竞争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年06期 |
9 |
何志全;陈伟;李三华;刘淑娟;;小鼠孤雌胚胎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
10 |
王敬乔,李根泽,曾黎琼,和江明,张尧忠,寸守铣;用农杆菌共培养法将雄性不育基因导入水稻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
11 |
岳才军;臧忠婧;何彦平;肖莉杰;;共培养影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
12 |
马永光;于翠梅;杨巍;徐振峰;;水稻农杆菌转化体系中共培养方法的优化[J];园艺与种苗;2011年04期 |
13 |
范成新;细菌在土壤上吸附的研究——以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为例[J];土壤;1992年01期 |
14 |
韩美丽,陆荣生,唐玉贵,张英,黄华艳;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柑桔基因转化早期主要因素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8年03期 |
15 |
李慧娟;朴炫春;费丽坤;李美兰;廉美兰;;影响西洋参不定根组培增殖的几种因素及皂苷生产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年02期 |
16 |
沙琰琰;刘品;史团省;张志杰;赵青;;转基因烟草抗性外植体培育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17 |
赵露;张连学;李赫男;孙莉;杨继祥;;西洋参与胡萝卜愈伤组织共培养基质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8 |
唐永红;曹庸;黄早成;卢成英;;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共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3期 |
19 |
赵永贞;刘西梅;李莉;乔宪凤;魏雁;曹斌云;魏庆信;郑新民;;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0 |
汪春义;戚凤春;陈桂玲;申镇维;王宣军;谢英林;盛军;;表达人胰岛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系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