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表明,高校德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德育开展的视角出发,探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德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综合性教育理念。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一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结构,并编制了用以测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问卷,研究二以57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探讨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文化自信的中介作用。研究一结果显示:(1)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χ~2/df=3.44, RMSEA=0.07, CFI=0.91, NFI=0.87,IFI=0.91,问卷拟合指标良好;(2)女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显著高于男生(t=-2.66, p 0.01),高年级的评价显著高于低年级(F=19.46, p 0.001),文科生的评价显著高于理科生(F=7.32, p 0.01),党员的评价显著高于非党员(t=3.47, p 0.01)。研究二结果显示:(1)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和心理健康间两两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幸福感,而且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文化自信部分中介课程思政与幸福感的关系(effect=0.20, 95%CI=[0.12, 0.31]),而且文化自信在课程思政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effect=-0.29, 95%CI=[-0.49,-0.15])。据此,得出以下结论:(1)用以测评高校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问卷由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及校园文化五个维度构成,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评高校德育开展情况的参考工具。(2)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课程思政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课程思政的开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影响是以文化自信为中介发生的。本研究为测评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测量工具,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拓宽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