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表现出的积极或消极的稳定心理倾向,与个体的生命意义感、抑郁、焦虑及自杀行为关系密切。同时,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成长和统合的关键期,死亡态度的形成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阶段性发展任务。但目前为止,针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死亡态度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探究大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下,检验成人依恋对于死亡态度的预测作用,并探究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五个维度)对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依恋回避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及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与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依恋回避正向预测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3)社会支持在依恋回避和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间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当社会支持越高,依恋回避越强的个体就越不容易形成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研究发现,当个体的依恋回避风格越强时,越容易形成回避当前问题、视死亡为解脱的逃离接受的死亡态度,而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此风险。这提示我们,在针对大学生的死亡教育中,需注意个体的成人依恋风格,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