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社交网站作为网络社交的重要工具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普及率,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建立或维持、归属感的满足以及社会资本的获取均具有积极意义。不幸的是,由于社交网站具有异步性、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在为青少年社会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交网站的用户粘性,容易导致社交网站成瘾。因此,研究者对社交网站成瘾的成瘾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社交网站成瘾作为青少年抑郁产生和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日益为研究者所重视。社交网站成瘾与青少年抑郁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交网站成瘾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讨,如体验因素(如社交网站使用所带来的社交负载和信息技术负载)及个体人格特质因素(如反刍思维)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认为有必要从多因素整合的视角,同时探讨体验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在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因此,为探讨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社交负载和技术负载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以741名初中生为被试(M=13.21岁,SD=0.97),采用问卷法对其社交网站成瘾、社交负载、技术负载、反刍思维及抑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成瘾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抑郁,而且能够通过社交负载和技术负载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2)社交网站成瘾与社交负载的关系及社交负载与抑郁的关系均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3)社交网站成瘾与技术负载的关系也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而反刍思维在技术负载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4)社交负载和技术负载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思维水平较低的个体,间接效应在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个体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良好的心理社会适应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