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汉语校正阅读中预测性效应的眼动研究

崔冉冉  张盛楠  
【摘要】:句子中的词语加工受到一系列语言特性的影响。可预测性又称语境限制性,它是指阅读过程中,在已知前文信息的情况下,读者能够预测出后面某个词的概率。已有研究表明可预测性是影响中文阅读的重要因素。校正阅读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主要用于消除校样与原稿中的差错,使书籍、刊物等准确无误。深入探究校正阅读与普通阅读的规律和差异,有利于提高校正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英文校正阅读的研究结果表明词语可预测性会显著影响阅读时间,而在中文校正阅读研究中对词语可预测性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词语可预测性和错误类型对中文校正阅读的影响,采用EyeLink 1000眼动仪记录了40名某师范大学学生在校正阅读时的眼动轨迹。实验采用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分别是目标词可预测性(高、低)和错误类型(错字、别字)。采用的眼动指标为目标词的总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首次加工注视时间。每个阅读的句子都有三个兴趣区:第一个兴趣区是双字目标词,称为目标词区;第二个兴趣区是目标词前的两个字,称为目标词前区;第三个兴趣区是双字目标词其中一个错别字(每个目标词都只有一个错别字),称为目标字区。结果表明汉语校正阅读中错字的首次加工注视时间显著少于别字;高预测性目标词的首次加工时间显著少于低预测性目标词;预测性和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词语可预测性和错误类型都是影响校正阅读的重要因素,在校正阅读过程中两者独立起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捷;刘志方;刘妮娜;;词频、可预测性及合理性对目标词首次注视位置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2 刘小虎,李生;机器翻译系统中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词选择[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10期
3 刘智锋;;同族词孳乳的认知研究及其启示[J];古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4 叶一舵;能回忆的词不一定能再认[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2期
5 王平;;词义猜测中的语境因素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钱旭菁;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顾泓彬,方芸秋;单词无意识加工初探[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6期
8 余玉秀;;二语词汇产出和图片-词汇干预范式:学习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3年17期
9 陈天勇,韩布新,罗琳;国外关于再认失败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10 蔡任栋;董燕萍;;汉语话题化结构空位的心理现实性研究——来自填充语启动实验的证据[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11 范烨;;注意在二语动名词搭配习得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12 谭力海;彭聃龄;;关于语义情境与汉语单字词特征分析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0年02期
13 陈华峰,彭聃龄;幼儿从电视中学单词──项伴随学习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1期
14 朱晓平;汉语句子语境对单词识别的效应[J];心理学报;1991年02期
15 沐守宽;李文;;关于“舌尖”现象的两种理论假说[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16 燕良轼;颜志雄;丁道群;邹霞;范伟;;道德厌恶启动后身体清洁词加工的时间特征:来自ERPs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17 罗炜东;赵群;;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7年01期
18 李文;郑艳艳;;TOT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阐释[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9 刘亚楠;许燕;王宇中;;目标词效价对思维压制即刻激活效应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0年02期
20 舒华,张厚粲,Richard C.Anderson;阅读中自然学习生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王穗苹;孙东霞;;中文句子阅读中语境限制性对语义预视效应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陶云;白学军;阎国利;;小学生插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周颖;刘俊升;;内隐攻击性的眼动实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贺荟中;方俊明;;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在背景知识参与下建立文本整体连贯的眼动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真;兰继军;;采用眼动方法进行的广告效果评价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德立;陶云;;不同文体课文阅读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李勇;阴国恩;;青少年类别使用的眼动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齐玥;杜峰;李兴珊;张侃;;突现刺激对眼动的捕捉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吴晓颖;;合理遮蔽对陌生女性人脸识别绩效和眼动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晓曦;李红;陶云;;句子理解介导的眼动过程[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伟;脑电、眼动信息与学习注意力及抑郁的中文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敏;基于眼动信息的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5 田静;汉语旋转文本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博;基于图论方法的词义归纳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梁小童;汉语词汇默读发音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天成;提取标准和测试类型对关联性记忆的影响:中介策略的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孙琦;非言语情绪声音的情感启动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米热吉古丽·热扎克;基于条件随机场的维吾尔语框架目标词识别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6 荣婷婷;英语“V+n and n”构式中惯性压制现象心理现实性的眼动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7 李丹惠;难度和呈现方式对老年人图文阅读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8 李妍;邻近词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提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挺;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影响的眼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张利;不同情绪材料影响来源记忆的加工机制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宝敏;眼动,把握阅读的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Ellen I. Carni(美)著 李巧艺 译;眼动与记忆[N];音乐周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