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发展趋势:心理弹性的促进作用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以"家庭迁徙"的方式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数量随之快速增长。目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发展已经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普通儿童,一方面,频繁的流动使得流动儿童不能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同伴关系,另一方面,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生活压力大,缺乏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存在沟通频率低、时间短和主动性不强等特点。总体而言,不良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匮乏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得孤独感成为了流动儿童最突出、最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作为重要的促进性因素之一,能在个体经历挫折和困难时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缓解危险性因素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然而,目前的大多数研究采用横向设计来描述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及心理弹性的促进性作用,缺乏从追踪研究的角度描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发展趋势及心理弹性对孤独感的发展变化趋势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可能起到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随机抽取北京市两所小学共426名流动儿童进行四次问卷测查,并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4-6年级的流动儿童的孤独感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心理弹性的个人力和支持力维度对孤独感的变化趋势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四次追踪测查的心理弹性与孤独感均存在着显著负相关;(2)4-6年级的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呈线性下降趋势;(3)4-6年级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呈线性上升趋势;(4)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心理弹性的起始水平能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的起始水平,个人力维度的上升能显著促进孤独感水平的下降。这表明,心理弹性能显著促进孤独感的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弹性干预对于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