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情境下不同心理弹性者的解释偏向和判断偏向
【摘要】:心理弹性是指人们面对灾难、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压力时的一种积极适应过程,是个体在面临困境或挫折时的一种快速、成功地动态复原能力。研究个体心理弹性的认知加工偏向有助于个体正确地认识压力及逆境,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评价,为提高和改善个体心理弹性水平提供实证证据。我们采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对150个大学生进行施测,从中选取心理弹性得分高端27%的35个被试为高心理弹性组,低端27%的35个被试为低心理弹性组,使用模糊情境范式考察不同心理弹性者的解释偏向及判断偏向。实验一以自我相关及他人相关情境作为刺激材料,实验二以模糊的中性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此探讨不同心理弹性者的解释偏向及判断偏向特点。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果:实验一表明,在有无挫折情境下,高心理弹性者对自我相关及他人相关模糊信息的积极解释及判断则较多,且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者,而低心理弹性者在挫折情境下对自我相关及他人相关信息的消极解释及判断则更多;实验二表明,在有无挫折情境下,高心理弹性者对模糊的中性图片信息存在着积极的判断偏向及积极的解释偏向,而低心理弹性者在挫折情境下对模糊的中性图片信息有着较多的消极解释及判断。结论:高心理弹性者在面对挫折或逆境时,对模糊信息存在更多的积极解释及判断倾向,优先激活了积极的心理加工模式,而低心理弹性者则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