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俊一  
【摘要】:所有读过女权主义的人都知道"女人并非生为女人,而是被造成女人的"。而这制作女人的主要力量,就是男人的目光。从古至今,女性的身体一直处于被评价和观看的境况中,如一件没有生命力的物体或装饰品;这种身体上的男女不平等直到近年才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Fredickson和Roberts于1997年提出性客体化理论,性客体化是指女性的身体沦为工具或物品并丧失了它作为人的属性;女性受到性客体化的性别压迫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会增加女性患抑郁和焦虑症的可能性,并减少身体内部状态的觉知和最佳动机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不仅存在他人对女性的性客体化,女性自己亦会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程度高的女性想尽办法历尽训练把自己装进男性设计的一套格子里,以便成为"智慧与美丽并重"的佳人;理论上说,女性自我客体化会导致身体羞耻、焦虑、抑郁、进食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消极心理和疾病。然而,性客体化经历是如何导致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其作用机制至今少有探讨。本文从理想美内化和性倾向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探讨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和性倾向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抽取某三所高校1869名女性大学生,筛选自我报告为绝对异性恋和绝对同性恋者作为分析样本,最后形成正式样本374人,采用人际性客体化量表、躯体客体化量表和社会文化外在美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结果表明:理想美内化对性客体化经历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理想美内化对性客体化经历和女性自我客体化的中介作用受到了女性性倾向的调节,对于女异性恋来说,其自我客体化的程度随着理想美内化的提升而升高,呈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对于女同性恋来说,其自我客体化对理想美内化的增加表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但并不显著。


知网文化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