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遗忘监测能力的研究
【摘要】:有意遗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机能,随着认知抑制研究的兴起,对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研究也随之增多。这就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对自己选择性遗忘信息的能力知晓到何种程度?要解决该问题,探讨元认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对有意遗忘中元认知的研究一直被忽略,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研究探讨了人们在有意遗忘中是否知晓自己的认知过程。本研究采用TNT范式和正负分值考察了人们对于遗忘的抑制能力的监测情况。TNT范式要求被试在T条件下回忆与线索词对应的目标词,在NT条件下,不要回忆与线索词对应的目标词,其余词对作为基线组,当NT条件下的回忆成绩低于基线组时,抑制效应出现。实验1首先考察了被试采用汉字词作为实验材料时能否出现抑制效应,结果发现明显的抑制效应。基于此,实验2考察了被试是否知晓自己的抑制能力,让被试在T条件下针对未来回忆成绩做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在NT条件下针对自己的抑制能力做关于遗忘的JOS判断(judgment of suppression),并对两种判断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JOS判断影响到人们的抑制能力的出现,当人们做元认知判断时,在回忆成绩上没有出现抑制效应。两种判断相比较而言,JOL判断值高于JOS判断;并且JOL的相对准确性高于JOS。相比于做JOL判断,被试在JOS条件下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回忆成绩。实验2并未发现抑制效应,也许这是因为TNT范式不能有效的鼓励被试去遗忘信息,为此,在实验3中,我们使用+5和-5的奖励和惩罚分值来代替TNT范式,告知被试记住一个目标词得5分,忘记目标词,得到-5分。结果实验出现抑制效应,被试在-5条件下的回忆成绩低于基线条件。实验3中采用的分值相比于实验2中的TNT范式提高了被试判断的相对准确性,这说明人们监测有意遗忘的能力受到动机因素的影响。
|
|
|
|
1 |
王勇慧;;一部充满创新特色的研究成果——读《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一书有感[J];应用心理学;2007年03期 |
2 |
蔡笑岳;;重大教育问题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评《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一书[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
3 |
陈功香;余鹏;;学习判断中的UWP效应[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4 |
李嵬,祝华,Barbara Dodd,姜涛,舒华,王立新;性别、幼儿园教育和英语学习对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
5 |
赵晶;李荔波;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理解监测和控制的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0期 |
6 |
周跃良;概念等级对学习困难学生概念保持和检索的影响[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
7 |
李荣宝,彭聃龄,王春茂;语言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早期皮层电位[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
8 |
鲁忠义;陈笕桥;邵一杰;;语篇理解中动允性信息的提取[J];心理学报;2009年09期 |
9 |
张兴武;电教要围绕语言文字做文章[J];天津教育;1994年02期 |
10 |
王士彦!222300;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1期 |
11 |
董奇,孙燕青;多媒体条件下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
12 |
曾用强;基于语料库的练习生成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04期 |
13 |
孙燕青,董奇;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
14 |
张琼
,谢凌凌
,刘少根;网络课程中的学习适应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年12期 |
15 |
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
16 |
王雁;张承芬;刘永芳;;学习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中抑制机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
17 |
任滨海;黄真真;;内隐联想测验概述[J];考试周刊;2007年24期 |
18 |
黎建斌;司徒巧敏;马利军;;大学新生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及外显自尊的中介效应[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
19 |
姚娇娇;;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利他行为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0期 |
20 |
沈杰;;师范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