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自我同情的影响: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
【摘要】:自我同情(self compassion)是指个体不回避自己遭受的痛苦或存在的缺陷,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同自己,对自己关心和关切,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身心和谐(Neff,2003)。大量研究表明,自我同情可以很好地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对维护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被试,尝试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的角度了解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为自我同情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问卷法分别调查了814名高中生的自我同情、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所用问卷包括中文版自我同情量表(SCS)、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自我效能量表(GSES)。结果发现:(1)814名高中生自我同情总均分为3.396,男生和女生的自我同情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139,p0.05);(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自我效能与自我同情及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在0.193到0.446之间。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与自我同情及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在0.109到0.292之间。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58。(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对社会支持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58,p0.001),自我同情对社会支持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92,p0.001),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76%。结论:高中生的自我同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自我同情水平高于女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自我同情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均可作为自我同情的预测变量,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