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
【摘要】:正本研究调查了5.12地震发生六个月后四川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调节作用。在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两受灾比较严重的城市分层随机选取100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Weiss和Marma(1997)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SCL-90中的抑郁、焦虑分量表,肖水源、杨德森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
|
|
|
|
1 |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
2 |
程虹娟,龚永辉,朱从书;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现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
3 |
赵丞智,李俊福,王明山,范启亮,张富,张华彪,汪向东;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
4 |
覃霞;烧伤后期整形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5年02期 |
5 |
张颖,郜玉珍,张保良;患者对社会支持的获得与利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13期 |
6 |
黄丽
,杨廷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8期 |
7 |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4期 |
8 |
禤天勋;手术治疗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0年02期 |
9 |
冯晓霞;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0 |
宋文先,赵亚群;青少年急性胰腺炎19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