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柯锐邹泓  
【摘要】:正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是众多家庭因素中衡量家庭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孤独感是是困扰青少年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是基于对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和友谊地位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负性主观体验,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影响。在考察家庭功能与孤独感的关系时,自尊作为孤独感的稳定预测源的同时,也受到家庭功能的影响,本文在考察青少年家庭功能发展特点的同时,也探讨了自尊是否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北京、西安两地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1577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施测邹泓(2003)编制的小五人格问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邹泓(1998)修订的孤独感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青少年的家庭功能、自尊与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莹;陈清刚;邹宏涛;;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09年02期
2 王丹;杨广学;;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3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林丹华;孙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4 李彩娜;马春蓉;邹泓;;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5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6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7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张丽华;杨丽珠;张索玲;;青少年自尊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9 刘春梅;邹泓;;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10 池丽萍;俞国良;;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青少年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11 卢建平;舒明跃;;初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与家庭功能缺陷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3期
12 李慧杰;牛莉莎;范妮娜;盖晓丹;胡颖;杨秋实;;中专生自尊心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3 徐凤娇;袁群;邓瑞姣;;长沙市儿童自尊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4 邹泓;李晓巍;张文娟;;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15 王建平;喻承甫;曾毅茵;叶婷;张卫;;青少年感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16 雷榕;锁媛;李彩娜;;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17 王新友;李恒芬;肖伟霞;;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18 杨槐;王江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19 金河岩;朴华英;;家庭功能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20 魏欣;陈旭;;农村初中生家庭功能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苑;邹泓;蒋索;向小平;;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柯锐;邹泓;;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徐洁;方晓义;张日昇;;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袁彬;李彩娜;;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勍;雷雳;;青少年网上购物风险知觉问卷的编制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秀琴;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文君;不同自尊水平青少年的自我防御方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巧巧;盲人青少年自尊调查与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肖波;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戴建华;当代青少年亲情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卫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童恩;给青少年更多的心灵呵护[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心理门诊 王希宝;青少年抑郁症有六种表现[N];健康报;2001年
4 卫新;重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心理门诊 王希宝;青少年抑郁症——病理性表现种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浙江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远岭;青少年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N];健康报;2000年
7 孙兴利;青少年的心理障碍[N];陕西科技报;2000年
8 袁浩龙;青少年易有性逆反心理[N];健康报;2001年
9 赵思新;青少年的矛盾心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江苏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室袁浩龙;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N];健康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