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建峰  
【摘要】:近20年来,中国和韩国的科技政策在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与韩国的科技政策历史分期入手,分别在科技战略、科技投入、创新方式以及科技人才开发与引进等几个方面对两国的科技政策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建民;;中日两国科技政策绩效差异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周柏春;孔凡瑜;;美国科技政策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4期
3 宋健;;觉醒——中国科技政策的演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6期
4 武福源;黄军英;;浅析韩国科技创新优劣势[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7年05期
5 马晓微;范英;王宇;;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6年10期
6 苏玉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途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5期
7 董桂兰;;《工业创新的经济学》一书介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08期
8 张轩;;浅析美国的科技政策与体制——兼谈与法国和日本的比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0年05期
9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J];生产力研究;1995年05期
10 丘磐;制定云南省地方科技政策的三条建议[J];民族工作;1997年04期
11 姚丽娜;科技政策之窗[J];太原科技;1997年02期
12 姚淑萍;科技政策国际趋势的特点[J];理论学习;2000年09期
13 李诚;现行科技政策面临“红灯”条款[J];河南科技;2002年09期
14 沈瑶;;德国科技政策对上海科教兴市的启示[J];党政论坛;2006年04期
15 彭富国;;科技政策原则论[J];湖湘论坛;2006年05期
16 张雪梅;王双;;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7年S1期
17 孙列梅;;浅论科技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9期
18 王国强;;科技政策与区域创新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4期
19 柏爱民;;基层科委要重视科技政策调研工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年10期
20 ;第四次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在武汉胜利召开[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峰;;中国与韩国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潘金虎;;面向21世纪的发达国家科技政策[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例(讨论稿2008年7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黄云;黄伦基;杨晓薇;吕晓华;刘凡;;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科技发展看中国科技体制改革[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奉公;;论公共产品类科研的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则渊;陈悦;;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7 李廉水;;序言[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张雪梅;王双;;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醒民;;科学和技术:联系和差异[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2 陈晶;科技政策与我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葛秋萍;知识资本的虚拟价值现实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刘树梅;科技统计与评价在科技政策及管理应用中的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薛建明;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秦喆;论技术与国家利益及其关系[D];东北大学;2005年
10 郑钟扬;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芳;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D];湖南大学;2010年
2 刘烁;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路慧敏;试论克林顿时期的科技政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杨洋;科技政策执行力初探[D];山西大学;2010年
5 胡春;日本科技政策对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及启示[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尹木兰;科技文化视域下新中国早期的科技政策研究(1949-1955)[D];山西大学;2011年
7 薛治国;学术资本主义与科技政策的相互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晓文;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蒋敬东;战后日本科技政策及其演变[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政策落地 化作春泥更护花[N];上海科技报;2009年
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的三大建议[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培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技政策深刻影响科技事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壮;国家科技政策重构创新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常科;长宁区率先建立科技政策服务站[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记者  周韬;东园西区力推自主创新[N];苏州日报;2006年
7 萧蕃;西方大国调整科技政策 力图保持领先地位[N];北京科技报;2003年
8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顾晓敏;上海自主创新政策解读[N];联合时报;2009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为科技出谋划策[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卞晨光;依靠科技力量走出危机阴霾[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