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线性系统评价的若干方法研究

贾理群  
【摘要】:正 一、作为评价对象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作为对评价对象的分析及确定评价方法的基础.有必要说明为什么提出非线性系统评价这一概念及何为非线性系统评价. 评价方法的建立以对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分析为前提.决策、管理和系统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必须、同时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系统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岫方;孙厚谦;;混沌学理论在心脏节律问题方面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3年06期
2 李后强;;从非线性系统的演化看系统辩证论——兼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模式设计[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9期
3 岑运秋,梁家荣;研究非线性系统周期解的一种新方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程锋章;于希宁;;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及仿真[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6期
5 佘远俊;张翠芳;鄢田云;;粒子群神经网络及其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陈彭年;秦化淑;;RSSLER系统平衡点集的镇定[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0年06期
7 夏志敏;赵志诚;;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孔照丹;罗文波;何蕊;;基于数据的机械论黑箱辨识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1期
9 静大海;刘晓平;;一种非线性模型的在线辨识方法[J];控制工程;2007年05期
10 刘湘崇;梁彦;潘泉;程咏梅;张洪才;;T-S模糊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6年01期
11 戴运桃;赵希人;刘利强;;基于进化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系统辨识[J];计算机仿真;2010年10期
12 柴伟;孙先仿;;一种非线性系统集员辨识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13 陈晶;张燕;丁锋;;具有分片非线性输入的Wiener系统的随机梯度迭代(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7期
14 李后强;非线性系统、人地协同论与系统辩证论——兼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模式设计[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年05期
15 李蓉,原如领,汪华英,温孝东;以科研带教学 建设“非线性系统实验”课程[J];物理实验;2002年02期
16 郭烁;李平;魏立峰;;模糊聚类在非线性系统广义预测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17 胡建超;王忠;张维;;高阶非线性非自治系统分析研究[J];通信技术;2009年12期
18 邵雷;雷虎民;赵宗宝;;一种基于滑动库的多模型在线建模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0年01期
19 王宏伟,王子才;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辨识在线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11期
20 韩梅,高庆龄;一类三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理群;;非线性系统评价的若干方法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陆启韶;王士敏;;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一些动力学与控制问题[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宋业新;吴晓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模糊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君华;张伟;姚明辉;;两自由度非自治非线性系统多脉冲混沌动力学研究[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宝中;王学智;;一种新的非线性系统建模算法[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6 潘天红;李少远;王昕;;基于即时学习的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建模方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曲东才;徐庆九;;一种非线性系统ANN逆模型建模方案及EFRA训练算法仿真[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桂起权;;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车宏安;;关于系统科学学科建设的学习与思考[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平;模块化非线性系统辨识算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代煜;基于小波变换的线性及弱非线性结构动力学系统辨识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田瑞兰;最简规范形及机电耦合非线性系统的分岔、混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萍;中医熏蒸温度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于玲;基于数据的复杂系统集成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叶立国;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及其哲学思考[D];南京大学;2010年
7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姜波;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章红宝;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贾正林;噪声诱导共振现象中的噪声关联和时间延迟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香菊;系统辨识方法的研究与仿真[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李根;基于数据的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景璠;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参数辨识[D];江南大学;2011年
4 王国鹏;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5 杜艳艳;非线性系统中的多线性分离变量法和局域激发模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景良;B/S模式综合评价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晓玲;基于DEBBO-LM算法的BP网络非线系统辨识[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熊伟;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控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佳;基于模糊模型的鲁棒辨识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曾垂城;带有时滞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网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晔 王燕宁;陶醉于非线性之美[N];科技日报;2006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汝为;复杂性科学研究重在应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同俊;非线性科学,混沌渐开的感觉[N];青岛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程洁;学习钱老 研究钱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关世桥;系统科学在地质队管理中的应用[N];中煤地质报;2008年
6 执笔 吴大兵;科学发展系统工程的运行[N];重庆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