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教育新文化的时代意义

王继华  
【摘要】:正【报告提纲】第一,为什么要提出教育新文化理论体系及它的时代性第二,教育旧文化的表现形式第三,教育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作用第四,教育新文化提出的背景第五,教育新文化的功能及九种文化形态解读第六,教育新文化的价值诠释第七,教育理念外显方式——校训的作用及类别第八,蔡元培校长文化和育人取向文化案例剖析第九,英国伊顿公学育人理念的哲学思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晶磊;;科学探讨《老子》学说的时代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5期
2 施宙;李伟;刘国栋;;略谈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时代背景理论探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2期
3 宝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与时代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姚加,葛金国;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体系、特征与时代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5 唐荣红;;在大学生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文兵;孙大鹏;;论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贺丰;;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唐毅;唐根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世农;刘庆宏;;试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翼星;;时代呼唤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1 唐润华,李江;论党校网络建设的时代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2 杨承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J];江苏高教;2005年01期
13 陈世润;陈开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14 柯艳霞;;论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理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5 张云;;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21期
16 陆杰荣;;论形而上学奠基的当代诉求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17 柏桦;;老舍女性观的时代意义[J];文教资料;2011年14期
18 陶小模;张朝晖;;浅论创新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9 刘智运;;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由来[J];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20 魏志耕;刘晓林;;中国传统文化与终身教育的理念[J];文史博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华;;教育新文化的时代意义[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照庆;;试论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3 姜武堂;胡敬桂;;论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时代意义——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高铭辉;;试论军民共建文明社区的时代意义[A];首届陕西改革与发展论坛暨2003年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5 叶楠;;试论瞿秋白与新文化[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建设南铝新文化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A];福建企业文化在创新——福建省企业文化创新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康渝生;;执政兴国的理论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炎正;;族谱对接工作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南陈山侯亭修谱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9 蒋飞虎;杨静;吕红玉;;潮水盆地东部井孔剖面侏罗系微体化石群及其时代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崔乐泉;;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的构建——兼论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坤;李涵秋小说论稿[D];扬州大学;2008年
2 肖中尧;哈得4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3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4 许才山;中国城镇化的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8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艳苓;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社会新文化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闵融融;论“五·四”以来新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苑红;胡愈之与近代新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玲;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及其时代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华;邹韬奋与中国近代新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佳;儒家民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毛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的龙应台创作[D];湘潭大学;2007年
8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袁立宪;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意义与贡献[D];郑州大学;2000年
10 曹红;毛泽东斗争思想的哲学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梅(作者系太原市教育系统职工);创新教育的时代意义[N];发展导报;2002年
2 记者 张春莉;董常生代表呼吁:忠孝文化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戴舟;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4 那兴伟赵佩绂;与新时代同步 与主旋律共鸣[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进;李贺精神的时代意义[N];工人日报;2002年
6 雒海军;培育新文化 建设新西飞[N];中国航空报;2003年
7 祝毅晶;对一种新文化的恐惧与希望[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贵胜;新文化引领塔城农村[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天鸿;天津一汽为车展注入新文化[N];中国工业报;2004年
10 胡平;晋商文化具有时代意义[N];山西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