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

吴伟康  杨辉  
【摘要】: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成为目前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心力衰竭时OFR的来源,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伤效应阐述了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并从多角度探讨了抗氧化应激措施在心力衰竭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刁增利;李海涛;葛庆峰;于海艳;;补充铁剂对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2 丁畅;吴晓馗;汤涌;;别嘌醇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9年01期
3 吴蕊;凃玲;;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1期
4 阎书彩;田惠玉;连晓芳;靳学仁;;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年03期
5 张媛;范谦;杨新春;;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8期
6 苗雅;心力衰竭中的超氧化应激损伤[J];心脏杂志;2002年01期
7 王曾庚;吴清华;;别嘌呤醇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2期
8 高秀梅;;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4期
9 刘新叶;李勋;李红霞;韩莲花;;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6期
10 阎书彩;田惠玉;连晓芳;靳学仁;;血浆B型脑钠肽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0年06期
11 李丽,陈杰斌,李双杰;心力衰竭与线粒体凋亡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12 司晓云;程友琴;李小鹰;韩丽娜;谭国娟;吴伦宽;;经胃肠道给予氯化血红素对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13 李晓涛;郭喜朝;;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3期
14 段徐;凌峰;;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4期
15 黄振文;;糖尿病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的用药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10期
16 陈利芝;;血红素加氧酶1在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1期
17 杨丽丽;柴艳芬;;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8 蒋凤荣;蒋日磊;卞勇;历洁;;慢性心力衰竭中氧化相关基因及信号分子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9 黄刚;殷跃辉;;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2期
20 肖骏;佘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康;杨辉;;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伟康;许志威;;Ghrelin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才顺;;BNP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顾翔;顾健;段俊斐;李铭辉;许厚田;杭霏;马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二次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5 袁洪雷;马晓昌;冯新庆;;血液超滤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袁婺洲;唐旻;刘丹;刘腾;徐腊梅;蔡哲彦;曾群;Rolf Bodmer;Karen Ocorr;吴秀山;;利用果蝇心力衰竭模型鉴定wg信号途径成员pygo在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功能[A];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徐延敏;李广平;许纲;刘星;王回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伟兰;夏国园;;超声测定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方法比较研究[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齐秀琴;佟菊永;;压宁定治疗不稳定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0 袁正波;;心力衰竭误诊分析[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芃;心力衰竭相关的血清标记物的初步筛选及与心室重构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晶;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冠脉循环和肾循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孙要军;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美霞;抗β_3/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王新华;地黄低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彭涛;血浆脑钠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心力衰竭中浓度变化及相关性[D];山东大学;2011年
7 范忠才;经冠状动脉移植不同类型干细胞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裴娟慧;心力衰竭致猝死的心电学和血清学预警及危险性评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苏文亭;血清肝功能指标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孟繁波;Pimobendan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D];吉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及肾功能相关性临床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2 夏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犬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3 张馨文;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IL-6、IL-8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王先利;硫化氢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牛杏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D];郑州大学;2005年
6 吕言;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庞辰珠;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雨薇;血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预测与评估价值[D];复旦大学;2010年
9 田志;心力衰竭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BNP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许莉;阿罗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玉祥;血压高要严防心力衰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2 兆丰;高血压和心力衰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龙海;老年人为何易心力衰竭[N];经济参考报;2003年
4 施融融;心力衰竭治疗有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2年
5 张晓宏;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蒋胜国 伍缨;治疗心力衰竭又获新途径[N];重庆商报;2000年
7 上海瑞金医院教授 钱文琪;浅谈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N];光明日报;2000年
8 上海瑞金医院教授 钱文琪;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9 湘雅二医院博士 刘振江;抗心力衰竭起搏器(上)[N];大众卫生报;2011年
10 刘霞;抑制P13K基因能延缓心力衰竭[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