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峥嵘;戚家华;海热古力;王子霞;;新疆大赖草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2 |
李朝灿;国外水稻生物技术研究现状[J];世界农业;1986年08期 |
3 |
田惠桥;杨弘远;;水稻子房培养中的胚状体与愈伤组织形态发生特点[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4年04期 |
4 |
郑宏红,何锶洁,戴顺洪,李良材,田文忠;提高水稻基因枪转化效率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6年S1期 |
5 |
廖祥儒,郭中伟,杜建芳,宋陆铧,王俊丽,陈丕铃;低温和PEG预处理对小麦愈伤组织形成及IAA氧化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
6 |
盛艳萍,杨建平,齐宪磊,张松,姜璐琰;大葱成熟胚离体培养植株再生[J];生物技术;2004年03期 |
7 |
赵云峰,宋加金;曲阜香稻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8 |
颜昌敬,赵庆华;水稻叶鞘和枝梗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J];科学通报;1979年20期 |
9 |
斯华敏,VuMinhHung,付亚萍,陈秋方,李西明,孙宗修;辐照后转移时间对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1年03期 |
10 |
詹庚茂,张汉英;从水稻的花药培养看花粉和胚的对立统一[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年S1期 |
11 |
周嫦;杨弘远;;水稻未受精胚囊的离体胚胎发生[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1年03期 |
12 |
柴勇;;简化的花药培养技术[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12期 |
13 |
何才平,杨弘远;毒莠定作为外源激素促进水稻子房培养中胚状体的分化[J];实验生物学报;1987年03期 |
14 |
章冰,卫志明;水稻遗传转化技术[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年06期 |
15 |
王忠华,夏英武;水稻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关键因子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1998年03期 |
16 |
李岩,徐娥;ip对水稻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
17 |
曾黎琼,程在全,段玉云,寸守铣,徐增富;用PDS-1000/He型基因枪将外源基因质粒pZFX_2导入小麦细胞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9年03期 |
18 |
杨和平;程井辰;周吉源;李根昌;周子游;;石刁柏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3年06期 |
19 |
李科友,唐德瑞,刘永红,朱海兰,宋玉贤,郭蔼光;美国黄松成熟胚的离体培养与不定芽的形成[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20 |
杨泽峰;顾世梁;许花;徐辰武;;拟南芥和水稻cystat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