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风义;赵光辉;陈祖义;张荣铣;李培武;;应用TLD作植株~(14)C-同化物活体测量的研究[J];核农学报;1985年03期 |
2 |
国分牧卫;蔡农;;去掉分枝对~(14)C同化物在大豆体内分配和利用的影响[J];核农学通报;1986年04期 |
3 |
刘新,葛才林,罗时石,龚荐;双标记技术研究韧皮部同化物和水的相对运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4 |
李娘辉,陈汝民,黄群声,潘瑞炽;花生结荚期施用油菜素内酯对同化物调配及荚果产量的效应[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3年01期 |
5 |
范仲学,王志芬,张凤云;有机肥对济旱197开花后营养体内同化物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
6 |
王海燕,郭连生,田有亮;油松小枝在不同水分亏缺下恢复吸水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7 |
王会肖;蔡燕;刘昌明;;生物节水及其研究的若干方面[J];节水灌溉;2007年06期 |
8 |
P·D·Mitchell;柯冠武;;调节水分亏缺对梨树的树体生长、开花、果实发育和产量的效应[J];福建果树;1985年03期 |
9 |
曹鸿鸣,贺明荣,王明友,王振林;麦套棉~(14)C同化物的生产运转分配与再分配规律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6年05期 |
10 |
上官周平;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对不同干旱方式的反应[J];西北农业学报;1997年04期 |
11 |
罗孝政,吴定尧;低温和水分亏缺对常绿果树成花作用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年01期 |
12 |
杨书运;严平;梅雪英;孙秀邦;;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2期 |
13 |
H.W.B.Barlow;田玉丰;;放射性同化物和内吸溶液在果树嫩枝叶片中形成的扇形模式[J];核农学通报;1980年03期 |
14 |
L.F.Ratliff
,J.T.Ritchie
,D.K.Cassel
,冷疏影;土壤水可用性田间测定界限值与实验室测定值特征的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
15 |
蒋德安,翁晓燕,洪健,陆庆,谢学民;低钾营养条件下水稻源叶碳同化物输出的障碍[J];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02期 |
16 |
夏国军,阎耀礼,程水明,高松洁,罗毅;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1期 |
17 |
杨艳昭;封志明;黄河清;;气候变化下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的模拟与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1期 |
18 |
李小云;;玉米、大麦叶片~(14)C-同化物运转与分配的研究(简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
19 |
陈靠山,彭正华,张志成,周燮;NdCl_3对水分亏缺下小麦种子荫发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1994年03期 |
20 |
罗成荣,陈秀明,张念林,慕长龙;水分亏缺条件下农林复合模式的生物生产力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