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稻叶绿体发生相关基因OsALB23的定位及分析
【摘要】:高等植物叶绿体的正常发育,由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共同控制,这些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导致叶绿体发育缺陷。通过对粳稻9522(O.sativa japonica.)的同位素诱变,我们获得一例白化突变体OsALB23,电镜观察发现,其叶绿体没有正常类囊体的片层结构。遗传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单位点隐性突变。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目前将该基因定位于第2条染色体上, 分子标记R2M501和R2M502之间约280kb范围内。通过软件预测,这段区间包括6个与叶绿体相关基因。这为研究该基因在叶绿体生物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
|
|
1 |
孔萌萌;余庆波;张慧绮;盛春;周根余;杨仲南;;控制水稻叶绿体发育基因OsALB23的定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4期 |
2 |
杨丽君,张伟,李建粤,张慧绮;水稻白化突变体遗传、超微结构及电泳分析[J];种子;2005年09期 |
3 |
吴自明;王久林;张欣;万建民;;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gws的生理特性及突变基因共分离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4 |
余庆波,江华,米华玲,周根余,杨仲南;水稻白化突变体alb21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5 |
李娜;储黄伟;文铁桥;张大兵;;水稻白色中脉Oswm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上海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
6 |
洪健,黎军英,高其康,蒋德安;钾营养影响水稻叶绿体的形态定量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S1期 |
7 |
李育红;王宝和;戴正元;李爱宏;刘广青;左示敏;张洪熙;潘学彪;;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6期 |
8 |
张道允;巩子英;叶建伟;吴彦霞;米华玲;陈根云;;一个新的水稻斑马叶突变(zebra leaf 1)对叶绿体发育的影响(简报)(英文)[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
9 |
杨平;;水稻HKT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特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10 |
张所兵;秦根基;林静;方先文;;一个水稻巨胚新等位基因ge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J];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05期 |
11 |
张琳琳;叶清青;许佳斌;吴贻嘉;;水稻巨大胚突变体籽粒灌浆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
12 |
唐锡华;刘日新;;水稻结实器官的形态建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6年05期 |
13 |
祖德明,戴兰芳,陈善葆,宋宪斌,段晓岚;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的多样性和特殊表现[J];遗传学报;1979年04期 |
14 |
冈岛秀夫;徐文征;;水稻残根对土壤氮素动态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15 |
施能浦;福建省主要水稻良种的系谱剖析[J];福建农业科技;1983年01期 |
16 |
王成瑗,张文香,杨仁阁;水稻三早栽培施肥技术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2年02期 |
17 |
徐富贤,洪松;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
18 |
朱炜华;旱改水应重视防止水稻生理性病害发生[J];安徽农业;1997年03期 |
19 |
顾松华;;水稻本田分蘖期化除方法初探[J];江苏农药;2000年03期 |
20 |
黄松光;“水稻结生固氮根瘤的方法”获专利[J];农村百事通;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