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本实验通过添加0.1mg/L、1 mg/L、3 mg/L浓度的激动素对培养6d的虎杖悬浮细胞进行调控,在调控后每3d取样一次,并测定其生长量、生长相关指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0.1 mg/L、1 mg/L和3 mg/L激动素添加组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其生长量最大的时期都是出现在调控后的第15d,其悬浮细胞的干重分别为0.7353g、0.9223g、0.8425g,在第15d后,其生长量开始下降,但0.1 mg/L加入组的生长量较1 mg/L和3 mg/L加入两组的生
|
|
|
|
1 |
曹庸;陈雪;唐永红;向华;田学华;杜亚填;卜晓英;;虎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高产白藜芦醇材料的筛选[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
2 |
夏海武,吕柳新;虎杖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
3 |
文涛;梁莉;曾杨;喻晓;;不同光照强度对虎杖愈伤组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13期 |
4 |
文涛;曾杨;喻晓;程仕明;李卓玺;杨文钰;;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8年04期 |
5 |
夏海武;赵岩;苗永美;许娜;;虎杖芪合酶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6 |
王丹丹;李兴林;崔兴华;周鑫;;虎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7 |
欧菊泉;陈雪香;丁利华;曹庸;;虎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白藜芦醇形成初探[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8 |
谭智渊;周国海;刘盛开;陈雪香;龚竹琼;曹庸;;不同生境条件对虎杖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6年01期 |
9 |
苗晓燕;贾晓梅;;药用植物虎杖毛状根DNA提取方法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0 |
曾超珍;张映辉;刘志祥;;虎杖疏松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J];北方园艺;2008年12期 |
11 |
杨建文,杨彬彬,张艾,王进旗,张斌;中药虎杖的研究与应用开发[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4期 |
12 |
石万祥;彭国平;;虎杖无性繁殖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4期 |
13 |
叶秋雄;黄苇;;虎杖中白藜芦醇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5期 |
14 |
杨培君,李会宁,赵桦;虎杖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
15 |
房祥军;郜海燕;张俊;葛林梅;;RP-HPLC法测定不同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浙江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16 |
韩小丽;邵鹏;李明静;刘绣华;;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
17 |
李淼;楼一层;杨翰;胡佳兴;苏峰平;;复方虎杖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年04期 |
18 |
董秀丽;陈向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11年02期 |
19 |
;虎杖栽培[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S2期 |
20 |
于树宏,赵丽丽,王伟,张嫡群;影响虎杖毛状根高频诱导的因素探讨[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