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乙烯受体的功能分析
【摘要】:正 拟南芥共有五个乙烯受体基因,分别是ETR1,ERS1,ETR2,EIN4,以及ERS2。根据Dr·Meyerowitz的研究,拟南芥的五个烯受体在乙烯信号传递遗传途径上都能和下游基因CTR1作用。Dr.Chang在乙烯受体ETR1和ERS1对CTR1的直接作用的研究上,说明乙烯信号传递可能是由低等生物的two-component信号传递系统及高等生物的MAPKKK磷酸化反应所构成。Dr.Schaller更发表了ETR1具有低等生物的histidine-kinase活性的报道,并且以生化的方法说明乙烯受体ETR1是经由双硫键形成二聚体,并且以二聚体的方式行使其功能。尽管许多证据显示乙烯信号传递很可能是由上述的两种信号传递系统所构成,但是对于乙烯信号传递的本质却仍旧不了解。例如,在拟南芥的五个乙烯受体中,有三个受体的histidine-kinase motifs大致不存在,而它们是否会和具有histidine-kinasemotifs的乙烯受体一样以histidine-kinase的功能来执行功能?或是以其他方式来调节乙烯的信号传递?特别是最近Dr.Schaller发现当ETR1的histidine-kinase突变导致histidine-kinase失去活性后,ETR1仍具功能。这些发现使得我们对于乙烯信号传递的机理必需重新评估。
|
|
|
|
1 |
郝岗平,吴忠义,陈茂盛,曹鸣庆,Georges Pelletier,黄丛林,杨清;ATHK1基因调节拟南芥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过程[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5期 |
2 |
赵琼;何文容;张新岩;郭红卫;;拟南芥乙烯信号转导机理的遗传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J];生命科学;2010年11期 |
3 |
郑慧琼,陈季楚,赵毓橘,许智宏;拟南芥ABA不敏感型突变体及其ABA结合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7年02期 |
4 |
曹湘玲,白永延;光对拟南芥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负调节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98年01期 |
5 |
;国外大刊重要论文简介[J];植物学通报;2002年02期 |
6 |
孙清鹏,王小菁;拟南芥叶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测定[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1期 |
7 |
雷娟,魏刚,朱玉贤;拟南芥TCP家族转录因子At2g31070的转录激活活性鉴定与表达谱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1期 |
8 |
王宏归;王保莉;林辰涛;傅永福;;二穗短柄草Bd21的形态学观察[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
9 |
张万佛;;研究植物遗传工程的好材料[J];生命世界;1986年05期 |
10 |
于川江,武维华;拟南芥根皮层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电生理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C辑;1999年03期 |
11 |
吴楚,王政权;拟南芥中CBF对COR基因表达的调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4期 |
12 |
赵淑清,林春,杨小贺,武维华;拟南芥耐低钾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分析(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
13 |
王利国,李玲;拟南芥中ABC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S1期 |
14 |
李东屏,王道文;拟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AtPAPs)对磷饥饿的响应[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
15 |
魏绍冲,陈昆松,罗云波;乙烯受体与果实成熟调控[J];园艺学报;2004年04期 |
16 |
邓晓军,杜家纬;采用多次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拟南芥绿叶挥发性物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8期 |
17 |
段瑞君,沈竹夏;一个钙调蛋白类基因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分布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
18 |
祖元刚,孟庆焕,郭晓瑞,孙佳音,刘红梅;超声破碎拟南芥原生质体后的再生培养初报(英文)[J];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
19 |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吴玉萍;;一个新的拟南芥磷饥饿反应突变体筛选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2期 |
20 |
唐玉林;Grill Erwin;;拟南芥谷氨酸-tRNA合成酶(AtGluRS)不能取代酵母GluRS(英文)[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