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3植物芦苇响应生境变化的C_4光合特征
【摘要】:正 各种逆境条件下,C_4植物具有较之C_3植物优越的光合特性,是因为其叶片具有浓缩CO_2的特殊细胞结构(Kranz anatomy)和与C_4光合途径相关的酶系统。根据维管束鞘细胞脱梭机制的不同,C_4植物分为NADP-苹果酸型(NADP-ME),NAD-苹果酸型(NAD-ME),和PEP羟激酶(PEPCK三种亚型(施教耐和唐梨1998)。鉴于C_4途径的高效CO_2同化率及优于C_3途径的逆境适应特征,人们一直尝试把C_4植物的光合特性引入C_3植物中,特别是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这方面研究逐渐增加(Hudspeth等1992,Kogami等;1994,Gehlen等1996,Ishimaru等1997、Ku等1999)。最近,有关Kranz anatomy结构不为陆生C_4植物光合所必需的观点的提出,使得C_4光合酶系统在C_4光合途径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然而,C_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三种不同的C_4酸脱羧生化途径是如何进化的还不清楚(Hibberd JM and Quick WP 2002),植物在由一种生境向另一生境过渡中光合途径是如何从C_3向C_4演化的,演化中更倾向于C_4光合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等均未见详细报道,这也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_4光合特征引入C_3植物从而提高其光合效率的关键所在。C_3植物芦苇
|
|
|
|
1 |
李雪海;湿地生态系统强壮沾化工业[J];今日国土;2003年12期 |
2 |
段晓男,王效科,冯兆忠,欧阳志云;乌梁素海野生芦苇光合和蒸腾特性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
3 |
陈健,倪绍祥,李云梅,李静静;芦苇地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J];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02期 |
4 |
陈可詠,叶和春,顾立民,陈建林,李国凤;芦苇细胞培养中的染色体稳定性及诱变效应[J];植物学通报;1993年01期 |
5 |
杨海莲,任东涛,陈国仓,张承烈;不同生境芦苇tRNA的分离纯化及氨酰化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5期 |
6 |
梁嘉陵;肖杰;王爱武;;三江平原苇田杂草种类及防除措施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7 |
盖平,鲍智娟,张结军,秦永发;环境因素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影响的灰色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8 |
席庆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重视对高大禾草的研究和利用[J];草业科学;2002年04期 |
9 |
张淑萍,王仁卿,张治国,郭卫华,刘建,宋百敏;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
10 |
郭晓云,杨允菲,李建东;松嫩平原不同旱地生境芦苇的光合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3年03期 |
11 |
;得意忘形的老虎[J];青少年科学探索;2005年10期 |
12 |
孙刚,祝廷成;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日进程[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
13 |
郭卫华,张淑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下游湿地芦苇种群克隆结构的等位酶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2期 |
14 |
刘金文,沙伟,滕兆岩;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曲面设计法优化芦苇随机扩增多态DNA体系[J];广西科学;2004年02期 |
15 |
项学敏,宋春霞,李彦生,孙祥宇;湿地植物芦苇和香蒲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4期 |
16 |
唐娜;崔保山;赵欣胜;;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恢复[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
17 |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
18 |
魏淑珍;;芦苇对衡水湖水质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9 |
李岳坦;胡顺军;李新虎;马诺;张圣芸;;干旱区芦苇蒸散量计算模式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9年05期 |
20 |
颜春起,刘德玉,何万云;黑龙江省苇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