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菌对黑色素抑制剂的抗性风险分析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黑色素抑制剂(MBIs)是通过抑制稻瘟病菌中黑色素的形成来控制病害发生的化合物。包括还原酶抑制剂(MBI-Rs)和脱水酶抑制剂(MBI-Ds)两类。三环唑(tricyclazole)属于第一类,而稻瘟酰胺(fenoxanil)属于第二类。近年来,中国部分稻区出现了三环唑防效下降的现象,并怀疑是由抗药性问题所导致的,日本也在2001年发现了MBI-Ds类抑制剂环丙菌酰胺的抗药性菌株。因此,在中国对稻瘟菌抗色素抑制剂的风险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选取三环唑和稻瘟酰胺为实验药剂,供试的稻瘟菌株分别在含有这两种药剂的培养基上培养15代,并未发现抗药性菌株的产生,而在连续多次地对菌株菌丝及其产生的孢子的紫外诱变实验中,也未发现紫外照射后存活的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的水平与对照菌株有差异。但相比于菌株在含三环唑培养基上黑色素的产生被抑制的情况,菌株在稻瘟酰胺培养基上的某些世代表现出了一定的耐药性,即有一定程度的黑色素形成,虽然这种耐药性并不稳定。田间和温室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抗性诱导实验中也未获得对三环唑的抗性突变体。本实验表明稻瘟菌株对三环唑不易产生抗性,但是稻瘟酰胺是否能在田间作多年长期的使用而不产生抗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