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唐春艳通占元安沫平王琳张国珍  
【摘要】:正食用菌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作为美食之一。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因病害和污染菌造成的损失占有相当的比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则僖;樊明祥;;基质对金针菇产量品质的影响[J];食用菌;1992年02期
2 崔德芳,张金桐,常明昌,张浩;稀土及锌镁对金针菇的生长效应[J];食用菌;1995年04期
3 南林;;金针菇系列加工技术[J];新农村;1997年03期
4 孙立南;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初探[J];食用菌;1998年02期
5 刘海英 ,孟双珍;种植金针菇高产有新招[J];河北农业科技;1998年06期
6 鲍晓天;日本金针菇山B480在我国引种成功[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Z1期
7 庄荣福,林光荣,胡维冀,蔡龙祥,黄维南;金针菇保鲜贮藏工艺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0年02期
8 王洪柱;;有机金针菇[J];农业知识;2002年18期
9 ;金针菇长“斑”如何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年10期
10 晓娟;;干金针菇制作两法[J];农家致富;2011年04期
11 陈华峰;袋栽金针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J];江西农业科技;1988年11期
12 ;金针菇种植试验总结[J];气象;1989年06期
13 胡齐乾,顾合敏,陈建华;枇杷园套种金针菇技术[J];食用菌;1992年04期
14 黄瑞贞,曹晖;金针菇粉孢子产生因子初探[J];食用菌;1992年06期
15 张长铠;李德舜;解思泌;;废砖窑栽培金针菇技术研究[J];食用菌;1993年05期
16 刘培田;;岳阳建成金针菇现代化栽培厂[J];中国食用菌;1993年05期
17 詹才新,朱兰宝,杨新美;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8 张秀云;金针菇一次性收菇栽培法[J];河南农业;1995年05期
19 丁桂林;金针菇废筒料埋土再出菇试验[J];食用菌;1995年01期
20 蔡为明;金针菇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食用菌;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春艳;通占元;安沫平;王琳;张国珍;;金针菇上一种病原真菌的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康林芝;韩飞;林俊芳;廖静文;郭丽琼;;高温节能型金针菇新品种选育[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成大荣;朱善元;;江苏省某地区鸡大肠杆菌的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飞;郭丽琼;康林芝;王杰;林俊芳;;耐高温节能型金针菇新品种诱变选育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5 许占伍;金力;朱爱莲;李春光;张引芳;;金针菇工厂化稳定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许占伍;金力;朱爱莲;李春光;张引芳;;金针菇工厂化稳定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诚;陈庆隆;陈柳萌;涂寿兰;胡中娥;刘子荣;;金针菇航天诱变育种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8 张诚;陈庆隆;陈柳萌;涂寿兰;胡中娥;刘子荣;;金针菇航天诱变育种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宝贵;江玉姬;;金针菇遗传育种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引芳;;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技术[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承学;金针菇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及其纳米制剂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铁梅;食用菌中硒的形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景卫;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东方;腐生与共生食用菌菌丝体分离、培养及其DNA鉴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5 孙薇;屎肠球菌PDF抑制剂的筛选及活性菌株的鉴定;I04-4776、I04-5195等生物活性菌株的多项分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胡春锦;广西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差异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佘晓东;用Oligo基因芯片以及PCR技术研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锡琴;油脂废渣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资源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孟凡旭;高盐环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志;九孔鲍鲍苗致病菌及潜在生物防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淄博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免疫预防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杨念;金针菇抗氧化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健;味精废水用于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管海华;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边晓琳;不同气体成分和包装材料对金针菇采后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坤;金针菇菌丝体多糖制备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王翠;金针菇标准菌株库的建立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夏薇;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的提取鉴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袁涛;金针菇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张颂;金针菇和灵芝药用成分获取技术的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继;金针菇提取物有望开发成肉类防腐剂[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任小楠;金针菇长“斑”如何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5年
3 程以斌;开化:路网建设助推“金针菇经济”[N];中国特产报;2008年
4 记者 董乐平 冯树伟;石岘金针菇填补我州产业空白[N];延边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玲;维护合法市场须从源头抓起[N];中国特产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君 潘登;高皇金针菇“跨出”国门[N];安徽日报;2006年
7 胡琪 张瑜格;潘集区金针菇首次登上“国际舞台”[N];中国特产报;2006年
8 记者崔悦;金针菇产业高压下求生存[N];新农村商报;2009年
9 ;咸味香精在金针菇罐头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赵卫东 刘峰;徐村金针菇罐头生产重现生机[N];徐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