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细菌菌株B5423和Pf7-14对稻瘟病的防治及其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
【摘要】:本文首先测定了离体条件下6个拮抗细菌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然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并以菌株B5423和pf7-14为代表,测定了两菌株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主要病原菌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B5423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好,其7、14d的的防效分别为56.23%和49.25%,显著地高于其它5个菌株;在相同的浓度下,pf7-14(对抗生素萘啶酮酸具有天然的抗性)在稻株上的定殖能力比B5423-R(B5423的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强,如在应用后7d,pf7-14群体数量为3.98×10~3cfu/g,而B5423为1×10~3cfu/g_1;在应用后21d,pf7-14群体数量仍为31.6cfu/g,而B5423-R群体数量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
|
|
|
1 |
刘树生,汪信庚,吴晓晶,施祖华;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研究菜蚜种群动态[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2 |
贾伟宽;王慧;丁世飞;苏春阳;陈斌;;应用模糊回归模型预测玉米蚜的种群动态[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3 |
费晓东;李川;张青文;赵章武;;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1年04期 |
4 |
何淼;古德祥;;稻田青蛙种群动态及其作用评价[J];昆虫天敌;1990年02期 |
5 |
漆云庆;邱建生;杨光勇;张著春;;角倍蚜种群动态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0年04期 |
6 |
邓菲;栗治;尹春燕;李辉利;刘小侠;赵章武;;田间不同防治方法对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2期 |
7 |
刘长仲,周淑荣,王刚,王万雄;模糊聚类法在小翅雏蝗种群动态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
8 |
刘开义;孙梅梅;;菜蚜种群动态及生态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
9 |
丁文川,曾治中,马跃;黄葛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及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0 |
王万友;二化螟种群动态分析及改进防治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11 |
白玲玲,张祖兵,杨仕生,孙文,李正跃;云南石榴新记录害虫井上果斑螟的形态学及种群动态特征[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2 |
费晓东;李川;张青文;赵章武;;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麦蚜主要天敌种群动态以及小麦生产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1年06期 |
13 |
甘宗义;朱红艳;谭荣荣;刘先琴;王盛桃;;橘全爪螨种群动态与环境因素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
14 |
何荣蓉,徐培桢,卿九龄,陈昌兰,王克钰,陈定福,胡大先;川东川西玉米钻心虫种群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1989年01期 |
15 |
李国华;阿红昌;范元华;杞英;;云南西双版纳橡胶盔蚧种群动态及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10年01期 |
16 |
吴孔明,刘芹轩;朱砂叶螨种群动态的模拟预报模型[J];棉花学报;1997年03期 |
17 |
郭良珍,刘绍友;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8 |
罗仰奋,蔡子坚,郑宜清,潘祥华,温寿星;柑桔锈螨种群动态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1年02期 |
19 |
王娥梅,刘琨,代建法,操侠,马爱芹,张雪莉;棉田害虫及天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20 |
范绍强;郑王义;谢咸升;曹亚萍;;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