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作物根际土壤解磷微生物筛选鉴定及其生防效果评价
【摘要】:磷是植物细胞中能量物质ATP和遗传物质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也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对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所吸收利用的磷素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利用溶磷圈法和钼蓝比色法从海南岛内芒果、胡椒、橡胶树、香蕉、荔枝、菠萝蜜等热带作物根际土壤分离和筛选获得72株具有一定溶磷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其中,真菌7株,细菌65株;从7株真菌菌株中复筛获得3株溶磷能力强的真菌(PSFM、PSFC和PSFH3),从65株细菌菌株中复筛获得7株溶磷能力较强的细菌(PSB3、PSB4、PSB7、PSB12、PSB15、PSB58和PSB65),其D/d值(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均超过1.40,最高达到1.80,有效溶磷量均超过358.75mg/L,最高达到511.28mg/L;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PSFM、PSFC和PSFH3菌株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eniciillium janthinellum和Penicillium aculeatum;PSB3、PSB4、PSB7、PSB12、PSB15、PSB58和PSB65菌株分别鉴定为Burkholderia sp.、Klebsiella sp.、Burkholderia cepacia、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Burkholderia sp.和Burkholderia sp.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10株解磷微生物对15个热带作物常见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发现这些解磷菌株对西瓜枯萎病、香蕉枯萎病、胡椒枯萎病、芒果炭疽病、香蕉黑星病、橡胶炭疽病等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进行了拮抗后病原菌菌体形态观察,发现这些病原菌有较明显的形态畸变。该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热带作物根际土壤的解磷菌结构,对我国热带农业土壤的磷利用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区域特色。
|
|
|
|
1 |
张开明;;我国热带作物的开发与种苗检疫问题[J];热带作物研究;1987年02期 |
2 |
李挺盛;浅述热带作物病虫防治优化对策的若干问题[J];广西植保;1988年04期 |
3 |
李挺盛;浅述热带作物病虫防治优化对策的若干问题[J];广西植保;1989年01期 |
4 |
张开明;;对输入热带作物种苗隔离试种检疫的认识和设想[J];植物检疫;1990年03期 |
5 |
贺春萍;郑服丛;;建设热带作物产业带潜在的植保问题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
6 |
李元和;;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加强热带作物检疫[J];植物检疫;1988年04期 |
7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4年02期 |
8 |
郑庆伟;;农业部印发方案加强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6期 |
9 |
郑冠标;;国内外主要热带作物重要病害科研及防治动态[J];热带作物研究;1982年02期 |
10 |
罗永明;金启安;;海南岛几种热带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初报[J];热带作物研究;1983年03期 |
11 |
陈汇海;;热带作物引进种苗、种质植物检疫讨论会在海南召开[J];植物检疫;1988年04期 |
12 |
李挺盛,韦祖桂;广西热带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广西热作科技;1994年01期 |
13 |
Paul
,Holliday
,裴汝康;热带作物病原真菌—黑团孢簇[J];云南热作科技;1983年03期 |
14 |
福建省热作病虫害调查组;闽南橡胶、剑麻等热带作物病虫害调查报告[J];福建热作科技;1978年04期 |
15 |
张建军,赖胜强,莫晓凤,朱绍智,李明福,李冠雄,赵宝庆,曾纪财,相宁,陈其文,李尉民,陈煜,朱水芳,施宗伟,陆家钰;进出境热带作物病毒检疫咨询系统的研制[J];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8年03期 |
16 |
孙素珍;张秀生;;试论《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的使用和改进[J];植物检疫;1991年03期 |
17 |
;新书介绍[J];热带作物研究;1986年03期 |
18 |
;新书介绍[J];热带作物译丛;1986年06期 |
19 |
刘爱勤;海南热带作物产业化经营与植物保护[J];植物保护;1999年06期 |
20 |
郑冠标;陈慕容;陈作义;沈菊英;;胡椒黄化病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学报;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