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验证
【摘要】:漆酶(Laccas EC 1.10.3.2)是一种催化中心含有多个铜离子的多酚氧化酶,也称为多铜氧化酶,其底物包括多酚类、芳胺类等多种物质,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真菌中,漆酶主要与菌体形态建成、DHN黑色素合成、病原菌致病性和脱毒作用有关。许多丝状真菌基因组中包含不同数量的漆酶编码基因,本研究根据真菌漆酶高度保守的Cu~(2+)结合位点,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筛选得到了9个与漆酶相似度较高的蛋白,且均为未知功能蛋白。将获得的9个蛋白进行BlastP分析,初步推测其中4个为漆酶(EOA82311.1、EOA90070.1、EOA85322.1、EOA85022.1)。SignalP4.1.预测结果表明:EOA90070.1几乎不存在信号肽,其他蛋白具有信号肽的可能性在98%以上;ProtComp V 9.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4个蛋白均为胞外分泌型。通过比对GenBank中漆酶的氨基酸序列,绘制了玉米大斑病菌漆酶的系统进化树。根据4个假定的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序列,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了其中2个蛋白的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StLAC1、StLAC2。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创制了StLAC1、StLAC2基因缺失突变体,通过分析突变体对基因功能进行了验证,明确了StLAC1、StLAC2在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附着胞穿透力和分生孢子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家族的功能及作用,为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
|
|
1 |
李志勇;郝志敏;董志平;司贺龙;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磷酸酶A亚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J];遗传;2009年10期 |
2 |
董金皋,周宗山,李正平;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Ⅱ的化学结构[J];植物病理学报;2000年02期 |
3 |
邢继红;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J];植物病理学报;2006年02期 |
4 |
董金皋,康绍兰,王艳霞,和有杰,黄梧芳;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致病毒素产生的条件及其特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5 |
桂秀梅,董金皋,侯晓强;中国2001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6 |
韩建民,姜丽,王惠哲,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7 |
马继芳,范永山,张静柏,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张建成,范永山,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毒素对玉米叶肉细胞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5期 |
9 |
纪伟波;何海军;赵松涛;焉山;付东波;;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玉米科学;2010年01期 |
10 |
;玉米大斑病国外文献汇编[J];天津农业科学;1974年01期 |
11 |
兰光燮,王宗明,陆宁,李雷松,周建华,周艳;黔西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Helmi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生理小种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3年04期 |
12 |
董金皋,闫淑娟;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CAT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9年04期 |
13 |
刘艳梅;韩建民;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磷酸酶B亚基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8年09期 |
14 |
宋宪军;赵洪池;赵文双;;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
15 |
姜晶春;藩顺法;尹志;;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续报[J];吉林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
16 |
董金皋,贾建航,李正平,刘国振,王江柱;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工酶的薄层扫描图谱[J];玉米科学;1995年03期 |
17 |
刘爱国,张成和;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8 |
宋庆涛,张国珍,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2期 |
19 |
邢继红,徐淑华,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蛋白电泳分析及抗体检测[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4期 |
20 |
王绍新;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