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希民,蒋平,崔鹏程,高大海,童永久;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2 |
郑保有,鲍立友,郑毓,辛国根;热处理对松褐天牛生命力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3 |
朱锦茹,柴希民,何志华;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生长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
4 |
黄开泽,邵小平,余学政,俞世群,徐解成,孙鹏峰;枯死木清理对松褐天牛虫口密度影响的观察[J];浙江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
5 |
周成枚,蒋莹莹,肖灵亚,陆高;松褐天牛在松树枯死木枝干中种群动态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年04期 |
6 |
林长春,周成枚,赵锦年,陆高;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
7 |
陈京元,林亲雄,罗治建,宋太伟,王柏泉;松褐天牛林间监测技术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8 |
周其新;;黄山市松褐天牛引诱试验研究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
9 |
孔祥贵;;松褐天牛为害黑松的调查及防治试验[J];安徽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10 |
王四宝,黄勇平,张心团,刘云鹏,樊美珍,李增智;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年06期 |
11 |
曾东平;松褐天牛的诱捕和室内检验[J];四川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
12 |
赖槐江,谢敏,李石昌;全南县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区域分布及综防措施初探[J];江西植保;2005年04期 |
13 |
李林青,吴昊,赵玉欣;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01期 |
14 |
盛常顺;;设置活诱木防治松褐天牛效果调查[J];安徽林业;2006年02期 |
15 |
张贻平;;放养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成效分析[J];安徽林业;2006年03期 |
16 |
胡加付;缪凯;董振辉;韩斌;樊美珍;李增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7 |
费引海;;松褐天牛的防治[J];湖南林业;2007年02期 |
18 |
沈荣泽;包文权;顾军;张学源;金春平;邓永庆;王春军;龚志龙;林永春;顾信河;刘更生;高玉龙;方义昌;赵大胜;李卫国;郑传玲;;松褐天牛生活习性观察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
19 |
刘汝明;崔相富;郑永祥;;清理松枯死木对松褐天牛数量影响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07年01期 |
20 |
杨洪;王进军;赵志模;杨德敏;唐志强;;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J];昆虫学报;2007年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