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播种量对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的效果影响研究

高占林  党志红  李耀发  马云华  王亚欣  许桂明  郭志刚  张尚卿  潘文亮  
【摘要】:不同小麦产区、不同播种时间小麦播种量差异较大,对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和超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拌种剂量相同,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对麦蚜控制的持效期延长。在小麦播种量相同的前提下,防效随拌种剂量提高而上升,持效期延长;在拌种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云虹,张玉坤,赵勤;10%吡虫啉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9年01期
2 刘生祥,任月萍,冀鹏鑫;2.5%辉丰菊酯乳油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11期
3 李建军,李修炼,成卫宁,吴爱茹;几种不同类型药剂防治麦蚜的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4 张志勇,王兴运,李素娟,张屹东;防治麦蚜新型杀虫剂药效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5 李友正,杨益众,杜金河,杨克林,卜启元,朱善龙;淮北地区麦蚜危害及药剂控制策略研究[J];植物保护;1998年04期
6 ;抗蚜威防治麦蚜试验[J];现代农业;1994年06期
7 成惠珍,郑淑英,郭玉荣,赵淑贞,王鹏;麦蚜对几种药剂的抗性[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8 李学军,王淑贤,郑国;辽宁省朝阳地区小麦蚜虫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J];昆虫知识;2005年02期
9 李经略;关中麦蚜猖獗温雨条件分析[J];昆虫知识;1986年06期
10 石世清,彭云良;几种常用农药对拉萨麦蚜的毒力测定[J];昆虫知识;1991年02期
11 钱幼亭,周希明,周广和;室内饲养麦蚜方法的改进[J];植物保护;1992年02期
12 王运兵,金德锐,王连泉,梁常运,任灵枝,葛长寿,张培灵;麦蚜混合种群数量自我调节机制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13 罗小勇,陈维荣;2.5%功夫乳油防治麦蚜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1995年03期
14 田昌平,张会孔,郭守任;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7年02期
15 张启勇,曹明坤,潘晓皖,李明媛;11%氧乐·酮乳油防治麦蚜、小麦白粉病试验[J];农药;1997年04期
16 韩学俭;麦蚜、麦秆蝇、麦蜘蛛防治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年01期
17 王道成!邮编:233700;麦蚜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J];安徽农业;2000年03期
18 熊战之,赵桂东,周玉梅,李茹;麦蚜的发生与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5期
19 汪强高;孙兰英;李忠芹;韦龙友;;穗康等防治麦蚜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年04期
20 项文芬,周大荣;七星瓢虫的食蚜量及其对麦蚜的控制能力[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马云华;王亚欣;许桂明;郭志刚;张尚卿;潘文亮;;不同播种量对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的效果影响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素娟;王兴运;张志勇;张屹东;;不同化肥对麦蚜及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3 孙继明;徐优良;刘国华;殷平;王建富;孙瑞林;李金华;王中信;吴斌;;辉丰快克等防治麦蚜试验[A];江苏省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李友政;杨益众;杜金河;朱善龙;;淮北地区麦蚜的危害性及药剂控制策略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何连生;倪汉祥;李光博;郭予元;金和年;李世民;;两种麦蚜的生态位分析及防治对策讨论[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高灵旺;沈佐锐;倪汉祥;程登发;胡伯海;李智慧;;黄淮海地区麦蚜预测预报(地理信息)系统(HH-AphidGIS)的开发及其初步应用[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7 韩桂仲;段爱菊;刘顺通;张自启;徐春蛾;谢向坡;;几种杀虫植物的粗提物对麦蚜的效果测定[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吡虫啉沟施防治小麦蚜虫初探[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9 李素娟;张志勇;刘爱芝;武予清;李世功;程登法;何连生;田喆;孙京瑞;李鸿胜;李东彦;李耀铎;;不同小麦群体对麦蚜及主要天敌动态的影响[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荣刚;郑有飞;何雨红;肖薇;;紫外UV—B辐射增强对麦田蚜虫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罡;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刘勇;小麦—麦蚜—天敌互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4 乔红波;麦蚜和白粉病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邱高辉;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春;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虫霉目)随寄主迁飞扩散而传播流行的生物学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庄永林;褐飞虱对噻嗪酮及吡虫啉的抗药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彦华;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监测及治理与高毒农药替代药剂室内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刘泽文;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乾;甘肃省天水市麦蚜发生规律及小麦种植模式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红波;麦蚜、白粉病危害后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的测量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3 杨和平;气候变暖条件下麦蚜种群情景模拟系统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林佳;麦蚜对吡虫啉抗性及其生化机制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5 印毅;麦蚜种群的发生为害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D];扬州大学;2004年
6 陈志刚;基于GIS的病虫害查询预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麦蚜迁飞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郁振兴;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麦蚜远距离迁飞轨迹[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崔丽;创制杀虫剂IPP-10、环氧虫啶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及取食行为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赵艳丽;邹城市麦蚜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关键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武建宽;临渭区小麦主要害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麦蚜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东科技报;2010年
2 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麦蚜防效差的原因及对策[N];河北科技报;2010年
3 刘忠强侯爱萍 胡朝斌;麦蚜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滦县农业畜牧水产局 王希会;麦蚜发生重 防治三要领[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新乐市陈村农技服务站 赵保强;麦蚜难治 看我出招[N];河北科技报;2006年
6 何明;麦蚜防治正当时[N];四川科技报;2006年
7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刘桂兰 宋春强;走出麦蚜防治的误区[N];山东科技报;2008年
8 魏彩云;麦蚜为何难防治?[N];山东科技报;2006年
9 通讯员  吕华 段陈波;小麦蚜虫发生 紧急防治有法[N];莱芜日报;2006年
10 满城县农业局技术站 侯晓晖;麦蚜发生重 用药要科学[N];河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