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云贵川小麦条锈菌毒性及DNA多态性分析

刘婷岚  刘太国  高利  刘博  陈万权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主要流行病害之一。该病害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Eriks)引起的一种重要气传真菌病害。在我国相继发生多次大流行,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相邻,小麦种植情况和气候条件相似,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和易变区。因此,逐步摸清三地小麦条锈菌群的毒性结构、分子多态性及其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测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研究根据基因对基因原理,选用39个小麦抗条锈近等基因系或已知基因品系作为鉴别寄主,对来自云、贵、川三省的120份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毒性鉴定,并用6对SSR引物对其进行分子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省的小麦条锈菌群体对目前国际上认定的绝大多数小麦抗条锈基因都存在高频率且稳定的毒性。共试条锈菌群体除对Yr5、Yr10、YrMoro、Yr24和Yr26无毒力以及对Yr15和Yr19的毒力频率低于40%外,对其余抗条锈基因均表现为高毒力。在三省条锈菌群体中,四川地区条锈菌毒性最强,贵州地区最弱,云南地区居中。运用NTSYSpc(version 2.10e)软件对供试120个条锈菌群体的毒性数据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发现,菌株间毒性相似度较高,其相似系数在0.55~1.00之间。利用6对SSR引物对来自云、贵、川三省的120份小麦条锈菌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9条多态性片段,病菌群体DNA多态性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相似系数在0.51~1.00之间,说明DNA多态性较高。云、贵、川三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和DNA多态性相似程度均较高,说明地区间菌源交流非常频繁。条锈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缺乏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07812。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成贡;邹冬梅;张景千;蒋昌顺;;银合欢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2 Takuya Aikawa;Natsumi Kanzaki;Taisei Kikuchi;;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简易诊断松萎蔫病[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吴建忠;;亚麻全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潘广;陈万权;刘太国;高利;曹世勤;王晓明;;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J];植物保护;2011年02期
5 朱新霞;艾尼江;闫洁;赵海;;同步提取棉花DNA和RNA的方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卢航;芶琳;李成磊;;悬铃木方翅网蝽DNA提取及PCR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刘胜洪;刘文;刘明峰;杨凤婷;刘庆生;梁红;;一种高效提取猕猴桃DNA和RNA的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9期
8 余弦;王书林;林海霞;孙翠萍;王砚;;味连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1年03期
9 张静;;4种水稻基因组DNA微量提取方法对ISSR-PCR试验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蒋会兵;宋维希;汪云刚;马玲;段志芬;;20个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11 蔡鹏;;DNA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的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英;陈刚;步宇翔;;碱基对的多铜修饰对DNA导电性的增强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赵宏远;李俊杰;桑润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山羊精子DNA损伤[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玲;付强;朱化彬;彭秀丽;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王栋;;牛毛囊基因组DNA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梁春柳;;一个新的筛选化合物与DNA交互作用的简便方法[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文众;李永宁;方瑾;梁春来;张倩男;;体外新评价方法——完整细胞核DNA检测板[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邹丹丹;汪海林;;基于DNA甲基化结合蛋白MBD的甲基化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晔;杜智;杨斌;高英堂;;检测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应用前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淑珍;刘光珍;;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士林;;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陆佳飞;周克隆;王缦;;磁珠法快速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研究及其在诊断试剂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兰;端粒功能异常诱导的DNA损伤反应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志健;1.8 GHz微波对X射线和阿霉素致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对蛋白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朱慧芳;Y家族DNA聚合酶对化学致癌物MNNG应答的转录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万超;抗猪瘟嵌合DNA疫苗及TRIF的DNA疫苗佐剂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孙晓南;融合多肽靶向DNA蛋白激酶自主磷酸化的放射增敏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丽霞;克隆绵羊印记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美龙;基于DNA免疫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徐铁刚;细菌DNA磷硫酰化修饰与限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高鹏;特异性介导DNA转导的多结构域嵌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康大伟;DNA分子器件场效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岚;云贵川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及DNA多态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芳;基于磁性微粒的法医样本DNA纯化[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黎君;1,2-二氯乙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人群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及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芦丽淦;柚皮素及聚乙二醇增强乙肝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锦艳;六种香豆素有效成分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林启凰;用于乳腺蛋白标志基因检测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于文静;亚麻韧皮部特异启动子克隆与26份种质DNA指纹图谱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Rebecca Simisola Agboola;硼(B)和氯化钠胁迫处理诱导高粱(Sorghum bicolor)自交系发生形态和DNA甲基化的变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微;溴氰菊酯致大鼠DNA损伤及损伤后修复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10 张诺;DNA-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含;“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做客清华论坛[N];新清华;2008年
2 ;英国:含冤入狱27年,DNA助他洗脱罪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李志晖 秦亚洲 曹国厂;我国大规模利用DNA技术“打拐”[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DNA伪造带来的震动[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巍巍;DNA样本也能作假[N];科技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郑晓春;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7 沈建民;企业公民DNA从何而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魏萍;做DNA鉴定不用去外地[N];宁夏日报;2010年
9 日报记者 曾繁华 闫友明 通讯员 刘晓颖;DNA:我的应用很广泛[N];柳州日报;2010年
10 韦崇结 刘晓颖;DNA,让作恶之徒现原形[N];广西政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